十月稻田王兵:大米的创新与迭代

时间:2024-03-19 11:38

导语

文章来源: 云锋基金 作者: 云锋基金 图片来自"原文"

数字化的美妙之处在于让庞大的传统产业焕发了全新动能。


多年来,云锋基金关注和探索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结合所带来的创新机会,致力于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起点。

 

十月稻田作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深耕食粮领域,将数字化、智能化与食粮这种传统行业结合,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了这个经年不变的行业。今年5月,云锋基金联合领投十月稻田的B轮融资。在国家科技兴农的战略指导下,云锋基金洞察数字化与传统农业融合升级的新机遇,助力农业供应链改革。


十月稻田对传统食粮行业的改造是科技兴农的典型代表,推动解决东北和内蒙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而反哺给产区农民,给农民带来更高的溢价和更稳定的收益,为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范本。


本期云锋Talk邀请十月稻田创始人王兵。王兵在对话中分享了十月稻田「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在古老分散的大米行业中做品牌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十月稻田做农业供应链改革反哺农民的决心。

 

很多人对王兵的评价是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他建立十月稻田的数据团队,打造渠道运营的阿米巴小组,对线上运营有清晰的认知,对品牌策略有直击本质的理解,具备传统产业转型创新的创始人的典型特征。

 


数字化是一个长期旅程,要靠洞察与实践,和脚踏实地的落地步伐,不断向这个长期目标迈进,希望十月稻田过去10年的经验能给行业践行者提供一些启示。

 

以下为对话,enjoy:


谈起步:

在大米和消费者之间

搭建最直接的桥梁


 大米是个传统行业,十月稻田是诞生于线上的消费品牌。你们如何定义自己的品牌?
 
王兵:十月稻田的品牌是跟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我们从2010年正式加入线上渠道,也算是在过去10年成长起来的消费品牌。大米是品牌化集中程度比较低的品类,十月稻田用了10年时间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图片 大米市场分散,是蚂蚁市场。为什么大米这个品类需要进行品牌化升级?
 
王兵:确实,东北大米在全国范围内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但还不如牛奶这种传统品类的品牌势能大。在这样的大品类里做品牌确实有难度。但大米在中国是刚需,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所以更需要有品质保证的品牌出现,这也是我们创业的初心。


我们做这个行业几十年了,发现大家对吃了几千年的大米的了解仍然很浅薄。以前,大家在农批市场买大包规的大米,吃到米袋底下的米都变色了还在继续吃。我们想给大家提供有品质保证的、便于购买的、有性价比的东北大米。
 
开始做线上渠道,对你们来说要冒的风险是什么?
 
王兵:我们之前做农批,就是做线下,转去做线上就要分出很大的精力,还要学习线上的新规则,对创业初期的我们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入驻线上渠道对你原有的行业认知有哪些新的冲击?

王兵:会有冲击。我们从线上得到了大量客户,对产品也有了新的认知。没做线上的时候,我们接触客户的维度很少。但我们在线上发现用户对我们的产品有很多不同的评价,这就能推动我们去做更好的产品,做更好的服务。

 线上渠道在卖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反映到产品端,对十月稻田的影响是什么?
 
王兵:我们不断做产品迭代和创新的动力来自客户的反馈,在线化让我们容易得到这些反馈信息。新渠道和新零售让客户给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去总结,去重新开发产品,是这样的过程。

谈突破:

渠道先行

将好产品送上餐桌


传统大米、杂粮行业的困境是什么?


王兵:过去东北农业的一个困境就是每年粮食产量大,但是现代化程度不高,需要用品牌化去带动农民的收入,带动机械化种植,带动种子品种不断优化。在线上做大米、杂粮的品牌化,通过品牌运营打通整个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才有可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品牌化给食粮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王兵:我们十几年前做大米,最好的渠道就是农批和商超,再往下就是夫妻老婆店。最近10年,市场集中度不断加深,这个行业形成了品牌化趋势,也推动了供应链的发展。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技术改革使咱们产品、品类变得更正规化、规范化。
 
你怎么理解大米、杂粮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兵:大米和杂粮这些主食品类,品牌化、品质化和运营精细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十月稻田做大米、杂粮和干货这个类目,都是在东北地区最优质的产区,采用最优质的品种。我们在品牌和包装设计,甚至在营销形式上,都强调结合当下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我们做杂粮的三色藜麦,糙米,都是比较符合今天消费者健康饮食的需求。品牌化要求我们在这些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对于品类、品种这些精细化的认知推动企业不断进行创新。

消费者对大米品牌差异化的认知程度不高。如何打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顿感?
 
王兵:做品牌是长期积累的事。首先要渠道做得好,渠道的覆盖率做得好。其次,品牌、包装设计要适应年轻化的群体。最后,最重要的是品质要好。这些都要做得很好之后,消费者认可,消费者也会复购,逐渐形成了客户体制。所以如果想要消费者对品牌有认知,这是一个综合叠加的结果。
 
渠道先行是十月稻田最鲜明的特点,先把所有的层次渠道铺开,逐步建立品牌的用户心智。这种打法从何而来?

王兵:对消费品品牌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全渠道覆盖。任何消费品品牌都需要做这项最重要的工作,渠道覆盖是做品牌的第一要素。

只有做到全渠道覆盖,才能通过这些渠道触达到消费者,消费者才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在渠道中完成购买。购买了,回家吃完了,感受非常好,才能形成用户心智。这就是一个从渠道量产到形成用户心智的过程。渠道先行的核心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渠道把我们的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图片


线上渠道也在快速发生变化,十月稻田如何做到灵活应对?
 
王兵:在今天,每种渠道都具有在线化的势能,每个渠道的规则和打法也不一样。所以这就需要企业在前端要建立一整套应对全渠道变化的灵敏反应团队。我们营销端有上百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不同的渠道。把这些摸透了,我们才能够更好去服务渠道,进而去服务消费者,这是关键。
 


 对待不同渠道的策略是什么?

王兵:我们接触这些渠道的过程几乎就是线上渠道发展的路线,通过这些渠道我们触达到不同场景的人群。比如我们入驻拼团平台,能够让我们触达到很多夫妻老婆店。京东、天猫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好,最能优化我们触达用户的速度。同时这些渠道也不断反推我们前端的营销能力,让我们不断调整线上渠道的营销策略。

十月稻田对新渠道非常敏感,而且反应迅速。你们内部通过什么形式来训练这种敏感度?
 
王兵:我们这10年在前端市场培养了很多小组,这些小组每天都在研究在线化渠道,前端发生的变化,这些小组可以快速感知到。我们觉得重要的还是要走在前面,有渠道出来,我们就会去尝试。


2015年,盒马刚起步,整个团队就8、9个人,我们就开始跟盒马合作,今天盒马全国200家门店我们都有合作。

为什么这些渠道都愿意和十月稻田合作?

王兵:十月稻田积累了很多线上运营服务的经验,对线上渠道的理解也相对充分。这个经验在大米这个赛道里确实有优势。当然,我们对新渠道非常认可。传统米厂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固定的经销商,日子过得也很好,但我们觉得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愿意搭配供应链和成本结构去拥抱这些渠道。
十月稻田提出阿米巴小组形态,阿米巴是最小单元概念,意为灵活、迅速、机敏完成工作。这种组织文化是如何在十月稻田的体系里生长出来的?
 
王兵:线上渠道的分层特别多,只有用阿米巴小组制,培养小组独立的技能和独立的判断。各个渠道和业态都不一样,不是固定的模式。十月稻田这些年每天要面对渠道的迭代,我们在打仗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这么一个队伍,每个团队小组都有自己的观察能力、运营能力、经营能力。
 
如何保持这一家企业持续有活力和创造力?

王兵:这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最难的问题,要去不断创新,不断跟着时代,不断布局全渠道。

对我们来说,就是保持渠道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最后是团队组合的创新,这个不能停。我们市场前端的孩子们都是通过管培生的机制培养出来的,都是211、985的大学生。我们大力培养这些孩子,给他们充分授权。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些环节如果没有迭代和创新能力,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瓶颈。

 你熟悉曾鸣教授的智能商业理论,这个理论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王兵:曾鸣教授有一本书叫《智能商业》,我买了很多本放在公司里。曾鸣教授提出未来的商业模式就是数据智能、网络协同。这个思路确实指导了我们如何进行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也引领了我们在整个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双轮驱动下做了专属于十月稻田的创新模式。

我们未来要通过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实现端到端的流通,未来生产也要实现完全数据化。十月稻田一定是向这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去年开始引进数据团队。

很多人评价你是一个具备超强学习能力的创始人,你保持学习能力的方法论是什么?
 
王兵:做企业的人必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实践,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去学习,去反思,这是一个成长的闭环。持续创新的能力恰恰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能力和迭代能力,然后才有很多创新点出现。
 

谈挑战:

打通供应链反哺传统农

东北很多米厂仍然保持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十月稻田进行整合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原因是什么?


王兵:效率。我们为什么要在东北和内蒙建自己的现代化工厂?我们在沈阳的产园,现在是1500吨的量,每天的水稻用量要两三千吨。整个加工基本是无人化来生产的,大大提高了效率。所以未来的供应链,无论是工厂还是物流运输,都需要进行智能化发展。


作坊式的大米加工有哪些天然弊端?


王兵:作坊式生产首先在品质保证上差一些,效率也可能跟不上。我们现在做O2O项目,C2M的项目,还有直播带货,这些项目在沈阳的产园每天有10万单到20万单的处理量,将来可能会更高。

C2M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产业端到客户端是未来最主要的一种商业模式。这对工厂建设,生产、加工、仓储,还有产地到客户的发货、运输、数字化处理,都是全新要求,沿用作坊模式可能实现不了。

 十月稻田现在做C2M的供货,目前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王兵:我们在抖音、快手,包括在阿里都有直播,我们也有自播,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我们直接触达消费者,直接从工厂端发货到客户,就需要2-3天,非常快,成本也降下来了,消费者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品质的大米。农业是个比较重的行业,在线化之后又对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会怎么理解模式上的“轻”跟“重”?

王兵:首先从整个供应链来讲它是一个重的模式。每年要存上百万的水稻,进行加工,然后进行物流运输。所以,这是复杂且重的供应链。但是十月稻田轻在前端的全渠道在线化营销。我们在北京有四五百名员工,线上渠道可以触达到中国几亿的消费者。我们通过线上化把品牌,营销做得轻快、便捷。所以这是一个轻+重的供应链模式的结合。

谈使命:

民以食为天


 十月稻田在推动农业数字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王兵:第一,数字化农业对种植端有积极作用。现在,东北的农作物从最开始插秧到后期收购,数字化应用都是非常广泛的。在线化、数据化对农业生产大幅提升效率;在品牌营销方面,恰恰是数字化提升了我们快速布局全国渠道,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前中后端。
 
怎么理解高品质的餐桌文化?

王兵:首先,品质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吃了几百年的粮食,但大家对大米,杂粮这些基础品类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了解这些粮食应该如何储存,如何选择品种,十月稻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品类上我们做新品研发,包装上做特殊化定制。我们尽量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因为这些食材对时间的要求是非常强的,超过3个月、半年,口感就会下降。怎么实现这种轻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我们就从每一个环节入手,用心运营,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让他们体会到轻松购物的体验。

你认为人们对大米这个行业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王兵:这个行业不像有些消费品出来就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注意力。反而大米是大家每天在吃,却经常忽略的产品,大家也很少认为这里会出来有意思的品牌。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大米这个品类有更大的机会跑出更好的品牌和更专注的品牌。

十月稻田的初心是什么?

王兵:十月稻田的使命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优质的食粮。民以食为天,尤其在东北和内蒙广大的区域有中国最好的农作物种植的区域,这些大米、杂粮都是中国消费者每天离不开的标准食材。我们就是要立足于东北,把这些好的食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保质保量,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十月稻田会遵循这个使命一路走下去。

本文经授权发布,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蓝鲨消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