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买菜为何被美团小象超市按在地上摩擦?

时间:2025-04-01 16:27

导语


2025 年 3 月 28 日阿里旗下社区团购业务 “淘宝买菜” 宣布关闭全国次日自提服务,下线多个城市自提点,全面转向 “淘宝买菜 - 农场直发” 频道,以快递到家模式替代本地化社区团购业务。这一调整,意味着阿里在社区团购领域长达五年的探索严重受挫。

淘宝买菜的前身可追溯至 2019 年的盒马集市,彼时阿里试图以生鲜零售切入社区市场。2020 年 12 月,“淘宝买菜” 品牌首次亮相,采用次日自提模式,在武汉、长沙等城市试点。次年 3 月,阿里整合零售通与盒马集市成立社区电商事业群 (MMC),形成 “盒马集市 + 淘宝买菜” 双品牌布局,主打下沉市场与本地供应链。2021 年 9 月,业务升级为 “淘菜菜”,整合盒马鲜生、大润发等资源,强调品质与本地化供给,覆盖生鲜、日百等品类。但随后遭遇反垄断政策收紧,行业补贴战被迫终止。2022 年 5 月,阿里将淘菜菜与小时达业务淘鲜达合并,更名为 “淘宝买菜”,入口统一至淘宝 APP 首页,试图融合次日自提与 1 小时到家服务。至 2025 年,淘宝买菜单仓日均订单量仅 2000 - 3000 单,履约成本高达 15%,最终在成本与竞争压力下选择退场(数据来源:科技消费那些事)

高频 VS 低频,美团小象超市凭何碾压淘宝买菜?

美团小象超市凭借 30 分钟快送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及时性需求,当消费者急需生鲜食材或日用品时,会高频次选择小象超市。反观淘宝买菜,次日自提服务的使用场景相对局限,1 小时达覆盖范围和配送效率欠佳,致使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优先考虑淘宝买菜,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

美团小象超市主要依托美团 APP,消费者打开美团后,很容易就能找到小象超市的入口。美团作为生活服务类平台,功能多元,涵盖外卖、酒店预订、出行服务等,消费者使用美团 APP 的频率本身就很高,这也为小象超市带来了大量的流量。淘宝买菜则主要借助淘宝 APP 为入口,淘宝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定位为综合电商平台,消费者更多是在有网购需求时才会打开淘宝 APP。而且与美团相比,淘宝的业务重心并非即时配送服务,这使得消费者在寻找即时生鲜、日用商品服务时,很少会想到从淘宝进入淘宝买菜。​

《商业观察家》消息,截至2025年3月18日,按单量计算,小象超市已经是中国自营前置仓生鲜到家市场中排行第一位的玩家。而淘宝买菜在社区团购市场的份额在众多竞争对手的挤压下不断萎缩2025 年淘宝买菜单仓日均订单量仅 2000 - 3000 单,而美团小象超市的日单量已突破 200 万单。美团买菜升级为小象超市后,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商品品类,吸引了大量用户,单仓日均订单量远超淘宝买菜。​

小象超市的前置仓模式使得商品能够提前存储在离消费者近的地方,依托美团强大的即时配送网络,拥有大量的骑手资源和完善的配送调度系统订单处理和配送效率大幅提升。当消费者下单后,服务站可以快速完成分拣、包装,并安排骑手配送。相比之下,淘宝买菜此前的业务模式,无论是次日自提依赖的团长网络,还是 1 小时到家的配送体系,在配送速度和灵活性上都难以与小象超市的前置仓模式抗衡。自提模式无法满足即时需求,而 1 小时到家的覆盖范围和配送效率也存在局限。​

小象超市打造了从选品、物流、运营、履约全链路的数字化系统,实现选品数字化、供应链敏捷化、仓储标准化、履约弹性化。这使得小象超市能够精准把控库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运营成本。例如,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订单量,提前安排骑手人力,确保配送时效性。淘宝买菜虽然整合了盒马鲜生、大润发等资源,但在供应链管理的协同性上存在问题。不同资源之间的整合难度较大,无法像小象超市那样形成高效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而且在履约成本上,淘宝买菜高达 15%,远高于美团优选的 13% 和多多买菜的 11%(数据来源:科技消费那些事)。过高的履约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也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淘宝买菜难以在供应链环节提供更具优势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体验,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结语  

从业务模式到供应链管理,美团小象超市都展现出了更强的竞争力,这也正是淘宝买菜无法有出色市场表现的重要原因。未来,转型为“农场直发,快递到家”的淘宝买菜能否找到新的增长路径,而美团小象超市又将如何继续扩大优势,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本文作者木婷,蓝鲨消费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lanshaxiaofei)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