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阿股份主打情绪消费难掩市场“三杀”

时间:2025-05-08 15:43   分享到:


从疯狂扩张到“关店潮”迪阿股份业绩雪崩式下滑

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门店数量也历经起伏。2018 - 2021 年间,其门店数量快速扩张,2018 年末为 250 家,2019 年末增长至 302 家,2020 年末达 353 家,2021 年末进一步攀升至 461 家 ,2021 年净增加门店 108 家。2022 年更是加速布局,新开门店 254 家,关闭门店 27 家,净增 227 家,年底门店数量跃至 688 家 。然而好景不长,2023 年公司主动调整渠道策略,关闭 184 家门店,仅新开门店 24 家,净减少门店 160 家,年末门店数量降至 528 家 。到了 2024 年,颓势依旧,全年新开门店 17 家,关闭门店 172 家,净减少门店 155 家 。

从其财报数据来看,2022 - 2024 年,总营收分别为 36.82 亿元、21.8 亿元、14.82 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 年和 2024 年同比降幅分别达 40.78%、32.01%;净利润方面,2022 - 2024 年分别为 7.29 亿元、0.69 亿元、0.53 亿元 ,2023 年同比下降 90.54%,2024 年同比下降 23.10% 。2024 年的财报数据更是凸显出其经营困境,营收和利润的下滑趋势仍在延续,且未有明显改善迹象。

 

“一生只爱一人” 的营销神话

迪阿股份的发家史颇为典型。成立初期主营钻饰婚戒,以 “男士凭身份证一生仅能定制一枚求婚钻戒” 的独特规则迅速出圈。这种创新营销模式,精准定位情感需求,主打情绪消费,成功吸引大量消费者。凭借独特的品牌定位,迪阿股份在市场上快速扩张,线下门店不断增加,从 2018 年开始门店高速拓展,到 2024 年末拥有终端自营门店 373 家 。其产品定位于高端求婚钻戒市场,瞄准追求浪漫、注重情感表达的情侣,通过赋予产品 “一生唯一真爱” 的深刻内涵,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在婚恋珠宝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市场 “三杀” 困境:迪阿股份为何陷入至暗时刻?

然而,当下迪阿股份面临严峻挑战。

“不婚潮” 来袭:婚恋市场萎缩下的需求崩塌

结婚人数下降对其冲击巨大。近年来,中国结婚登记人数持续走低,民政部数据显示,自 2013 年的 1346.9 万对降至 2023 年的 683.3 万对,10 年间近乎腰斩 。结婚率的下降,直接压缩了以婚恋为核心场景的求婚钻戒市场空间。迪阿股份作为高度依赖婚恋场景的品牌,产品需求大幅萎缩。2024 年,迪阿股份求婚钻戒营收 11.36 亿元,同比减少 33.15% ,占总营收比重虽仍达 76.62%,但明显呈现颓势,订单数量同比下降,侧面反映出结婚人数下滑对其业务的冲击。

黄金“抢滩”:避险浪潮下的消费转移风暴

金价避险因素影响显著。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黄金的避险属性备受消费者青睐。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黄金需求同比增长 18%,达到 4721 吨,为近 11 年以来的次高年度总需求量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也表明,2023 年国内黄金实际消费量 1178.02 吨,同比增长 10.23% 。

从具体企业财报数据来看,中国黄金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604.64 亿元,同比增长 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18 亿元 。老凤祥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567.93 亿元 ,其珠宝首饰业务营收约 469.08 亿元(同比下降 19.31%,但这主要是 2024 年受金价等综合因素影响) 。周大福 2024 财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营收为 455 亿元 。消费者在资产保值需求驱动下,资金和购买意愿向黄金产品转移。迪阿股份 2024 年总营收 14.82 亿元,同比下降 32.01%,其钻石镶嵌饰品作为可选消费品,需求被黄金产品挤压,订单数量同比减少 19.96%,平均订单价值下降 13.72% 。

培育钻石 “降维打击”

培育钻石大肆冲击传统钻石市场。随着培育钻石技术不断进步,其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毛坯培育钻石销量为 140 万克拉,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毛坯培育钻石销量将达到 400 万克拉,复合增速在 30% 左右 。培育钻石凭借成本仅为天然钻石 1/3 - 1/5 的价格优势,以及相近的物理化学特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注重性价比的年轻一代。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迪阿股份坚持采用天然钻石,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传统天然钻石产品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 “市场三杀” 的局面下,迪阿股份业绩下滑,部分门店关闭。尽管其主打情绪消费,但在市场现实面前,仍需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