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低价私有化极氪汽车,意欲何为?

时间:2025-05-08 18:01   分享到:


 

2025 年 5 月 7 日盘后,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公告,称已于当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有意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集团实益拥有者除外)。公司建议以每股极氪股份 2.566 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 25.66 美元作为对极氪的估值。这一价格相较极氪最后交易日美股 22.59 美元的收盘价溢价约 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 30 个交易日期间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 20.0% 。

极氪于 2024 年 5 月 10 日在纽交所上市,IPO 价格为每股 ADS 发行价 21 美元,当日开盘价 26 美元(来源:南方都市报)。而如今吉利给出的私有化价格,相较 IPO 发行价仅溢价约 22.19%,与开盘价相比更是低了 1.28%。从上市首日的高光到如今的私有化报价,极氪股价经历大幅波动,且吉利的报价远低于其上市初期的市场预期。同时,若考虑极氪上市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市场拓展,而此次回购价未能反映这些投入带来的潜在价值,进一步说明回购价格的低廉。

 

财报数据 “打架”,吉利为何执意 “收编” 亏损极氪?

2024 年财报数据看,吉利汽车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02亿元,同比增长 34.03%;净利润166.32亿元,同比增长213.32%。在销量上,吉利汽车集团全年总销量达 168.6 万辆,同比增长 31%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赛道不断有新玩家涌入,老玩家也在持续发力。

极氪方面,2024 年全年总营收达到 759.1 亿元,同比增长 47%,汽车销售收入为 553.2 亿元,同比增长 63% 。尽管营收增长显著,但极氪 2024 年净亏损仍达到 57.9 亿元,不过同比已减亏 30% 。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资金消耗巨大。蔚来汽车在 2024 年净亏损 160 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也达 103 亿元 。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吉利汽车通过低价私有化极氪,能有效控制成本,避免因高价收购而陷入资金困境,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在这样的经营状况下,极氪的资金压力与盈利挑战依然严峻。

类似的企业私有化上市公司案例并不鲜见。鞋业巨头斯凯奇,在面临新关税政策导致成本顶压、利润率腰斩至 3% 的困境时,被汉堡王母公司 3G 资本收编私有化。私有化后,斯凯奇虽未立即披露营收数据的大幅变动,但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成本结构,逐渐缓解了成本压力,有望在后续实现营收的稳健增长 。​

在医药领域,赛生药业于去年 7 月完成私有化交易流程,从港交所退市。彼时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却因港股市场估值偏低、流动性不足,导致融资功能受限。私有化后,赛生药业摆脱了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束缚,得以更专注于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在后续阶段实现了营收的稳步提升,利润率也有所改善 。

吉利汽车选择以低价回购极氪,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与现实考量。一方面,从战略层面,低价私有化能够降低吉利汽车的整合成本。极氪虽在高端智能纯电领域有所突破,但独立运营模式下,其与吉利其他品牌在研发、供应链等环节存在资源分散、重复投入的问题。以浩瀚架构的研发为例,独立开发使得成本居高不下,而低价私有化后,吉利可将这一核心技术向全品牌开放共享,预计能使研发效率提升 30%,同时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从资金层面,极氪的持续亏损使得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承压。低价回购能让吉利汽车以较低的资金代价,将极氪重新纳入体系内,避免因高价收购带来的资金压力,同时减少极氪业绩波动对自身估值的负面影响。

 

千亿棋局落子,吉利私有化极氪暗藏哪些 “杀手锏”?

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汽车,或有以下几方面考量:

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吉利旗下品牌众多,包括吉利、银河、领克、极氪等。极氪独立上市后,在研发、供应链等方面与集团其他品牌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分散情况。私有化极氪后,吉利汽车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将资源深度整合,避免重复投入。如极氪与领克整合后,单台费用降低超 20% 。通过统一调配资源,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打造长期价值。

避免业绩波动影响极氪的亏损状态对吉利汽车的整体业绩存在潜在影响,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私有化极氪,可避免极氪业绩波动拖累吉利汽车的估值,让吉利汽车在资本市场有更稳定的表现。同时,吉利可集中资源支持极氪在技术攻坚等方面发力,减少外部对极氪短期业绩的过度关注,使极氪能更专注于长期战略布局。

强化品牌协同发展私有化完成后,吉利汽车将完全拥有四大品牌,有助于品牌间减少冲突,协同发展。极氪定位高端智能纯电品牌,领克主攻新能源高端市场,吉利银河和中国星覆盖主流消费群体,形成差异化品牌矩阵,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提升吉利汽车在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吉利汽车低价私有化极氪汽车,是基于集团整体战略布局、业绩表现以及品牌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这一举措有望在未来提升吉利汽车在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