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怒砸6.65亿收购黄酒品牌,难掩啤酒主业疲软之忧?

时间:2025-05-08 18:07   分享到:


2025年5月8日,青岛啤酒宣布拟与相关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6.65亿元及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之和的对价,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即墨黄酒将成为青岛啤酒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标志着青岛啤酒正式进军黄酒赛道。

即墨黄酒作为山东老牌黄酒企业,成立于1980年,在2024年展现出不错的经营态势。其2024年实现营收1.7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这样的数据表明即墨黄酒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啤酒主业“失速”!行业寒冬下青啤的增长焦虑

近年来,啤酒行业增长模式发生显著改变,整体呈现总量萎缩态势。从市场销量数据来看,不仅青岛啤酒2024年销量753.8万千升,同比下降5.86%,百威亚太销量同比下降8.80%,华润啤酒同样面临销量下滑困境 。在市场份额方面,头部企业竞争愈发激烈,新品牌不断涌现,进一步瓜分市场蛋糕。

以精酿啤酒为例,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精酿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逐年上升。在2018年,精酿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仅为5%左右,属于个位数占比。到2024年,这一份额已经增长至12%-15%左右 ,对传统工业啤酒的市场份额造成明显冲击。在口味偏好上,消费者对于啤酒产品的需求越发个性化、多元化。前瞻产业研究院针对年轻消费群体(20 - 40岁)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新口味啤酒,其中水果味、咖啡味、香料味等特色风味啤酒受到青睐,传统的大众型啤酒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口味偏好。

从消费场景来看,欧睿国际的研究数据表明,家庭消费场景在啤酒消费中的占比逐渐提升,从2019年的30%左右增长至2024年的35% - 40%,而餐饮渠道的占比则从2019年的50%左右下降至2024年的40% - 45%。这一变化对啤酒企业的销售渠道策略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企业需要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建设、优化产品包装以适应家庭消费场景等。这些数据和趋势都反映出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增长乏力,青岛啤酒在其中也难以独善其身。

 

跨界“豪赌”能救命?青啤多元化发展之道

青岛啤酒收购黄酒品牌,一方面是啤酒主业增长受限,急需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尽管即墨黄酒规模不算大,但增长态势良好,黄酒作为中国传统酒类,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消费基础,且市场竞争相对缓和,存在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布局,可分散经营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啤酒业务。此外,黄酒和啤酒同属发酵酒类,能丰富青啤产品线,并形成市场和资源协同,二者市场淡旺季不同,还可以形成市场销售的互补效应,开辟新增长点。

在青岛啤酒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过往也不乏相关尝试。青岛啤酒曾推出过一系列高端及特色啤酒产品,像一世传奇、百年之旅等。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产品丰富了其产品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形象,满足了部分追求高品质、个性化消费群体的需求,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2025年3月,青啤集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整合青岛饮料集团资产(崂山矿泉水、汽水等),提出2029年饮料业务“百亿营收、10亿利润”目标,展现出其在非啤酒饮品领域多元化布局的决心 。

但此次收购即墨黄酒与过往有所不同。即墨黄酒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品牌,在产品属性、消费群体、市场渠道等方面和啤酒存在差异。过往在啤酒品类内的拓展经验,可在品牌运营、品质把控等方面为收购即墨黄酒提供一定借鉴。但面对黄酒市场相对区域化的特点,以及消费场景和营销模式的不同,青岛啤酒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若青岛啤酒能利用现有覆盖120国的渠道网络快速导入黄酒产品,尤其是在餐饮场景(如火锅搭配黄酒)进行推广,同时发挥即墨黄酒的“文化属性”与自身国际化形象形成互补,强化消费者心智,短期来看,即墨黄酒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2亿元(按13.5%增速),净利润达4200万元(净利率20%);中长期若能推动其市占率提升至北方市场10%(当前不足1%),收入规模或超10亿元 ,则有望达成企业丰富产品线、开拓新业绩增长点的战略预期。然而,若在渠道融合、品牌协同、市场拓展等方面整合不佳,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难以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

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战略豪赌。在啤酒主业增长乏力的当下,这场跨界收购承载着企业突围的期望,也吸引着行业与市场的目光。未来,这场收购究竟会成为青岛啤酒多元化发展的成功典范,还是会在重重挑战中折戟沉沙,一切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青岛啤酒此次收购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命运,也将为整个酒水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样本,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