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5 日,小米举办 15 周年价值观大赛,在 SU7 事故引发的舆论风波中,雷军的演讲如同一剂强心针,为小米未来的发展方向定调。
此前,小米 SU7 遭遇重大挫折。3 月 29 日晚间,一辆小米 SU7 在高速发生严重车祸撞上护栏并燃烧,车内三人不幸遇难。加之 4 月 SU7 Ultra 还出现马力 “缩水” 争议、碳纤维前舱盖被质疑 “噱头大于实用” 等问题,小米汽车仿佛陷入了 “四面楚歌” 的境地,雷军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消失了 40 天。
雷军的绝地反击:技术突围战正式打响
在此次演讲中,雷军直面危机,深刻反思。他坦言当权威评测全优的 SU7 遭遇公众质疑时,团队 “如同被暴风雨席卷”。他指出小米此前以为做到技术领先即可,却忽略了公众对头部企业的期待早已超越参数表。面对汽车安全问题,雷军提出 “安全跃迁三阶段”,从基础合规迈向行业标杆,最终以领导者姿态制定智能汽车安全新范式。强调 “绝不回避” 原则,问题出现时,第一反应是直面缺陷。为此,小米迅速组建跨部门专项小组,在 45 天内完成 37 项技术复盘,同步建立用户反馈 “24 小时响应机制”。
演讲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小米在技术成果方面的突破。雷军宣布,小米自研手机 SoC “玄戒 O1” 将于 5 月底量产。这颗芯片承载着小米十年技术攻坚的心血,是小米在芯片领域 1050 亿元研发投入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小米从 “生态链整合者” 向 “核心技术掌控者” 的质变。回溯小米的造芯历程,2017 年澎湃 S1 折戟,2020 年团队重组历经阵痛,直至今日 “玄戒 O1” 架构突破迎来曙光。据悉,“玄戒 O1” 采用 4nm 工艺,集成自研 AI 加速器,能效比相较上一代提升 40%,它的发布将打破小米高端机型 “芯脏依赖进口” 的局面。
技术救赎能否改写小米命运?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之前取得过一定成就。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系统流畅度高、功能丰富,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操作体验,这背后是其技术实力的支撑。然而此次 SU7 事故,暴露出小米在汽车安全技术的实际落地与用户认知层面存在偏差。尽管小米迅速做出反应,进行技术复盘、建立用户反馈机制等,但消费者心中的疑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消除。从消费者反映来看,部分用户对小米汽车安全性信心受挫,在购车选择上更加谨慎。
不过,技术引领依然是小米走出低谷的关键力量。小米在芯片研发上的突破,彰显了其技术实力与决心,有望重塑品牌在技术领域的形象。如果将芯片研发的专注与坚持,延伸至汽车安全技术研发中,持续加大在智能驾驶安全技术、车身结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用技术实力说话,小米仍有可能重赢消费者信任。但这一转型之路困难重重,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还需在市场口碑修复、消费者信心重建等方面下苦功,只有多管齐下,技术引领才有可能带领小米走出当下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