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华润饮料(怡宝母公司)发布了上市之后的首个半年报。数据显示,华润饮料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06亿元,较上年中期下滑18.5%,实现股东应占利润8.05亿元,同比下降28.7%。
这并不是一份理想的成绩单。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华润饮料包装饮用水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下滑,但仍高达84.6%,饮料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比则增至15.4%。
“水王”怡宝开始“卖饮料”?这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作为贡献89.7%营收的核心业务,怡宝在2025年面临双重挑战:农夫山泉重启纯净水并发动价格战,叠加三季度频繁降雨导致的旺季销售受阻。
自1990年怡宝推出包装饮用水产品后,550ML的“小绿瓶”一直是其拳头产品。根据招股书,2023年小规格瓶装水产品占营收的比例高达57.1%。但到了2024年,小规格瓶装水产品占营收的比例下降至52%,这源于农夫山泉的“偷袭”。
2024年4月,农夫山泉进入了怡宝的纯净水市场,甚至外包装也采用绿色,并通过强势促销将单瓶价格打到1元以内。
依托农夫山泉广泛的渠道网络和强大的供应链,短短两个月内,其绿瓶纯净水新品便实现了低价纯净水产品的全国覆盖。自那时起,农夫山泉、娃哈哈、怡宝等包装饮用水企业便陷入了纯净水大战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怡宝纯净水采用代工模式,其生产成本限制了盈利空间。根据招股书,2021年-2023年,怡宝向代工厂支付了19.92亿元、20.40亿元、20.67亿元,分別占销售成本的31.3%、27.7%及27.6%。而不代工的农夫山泉则无此“烦恼”。
对此,华润饮料一方面在2024年新建了2家自有工厂和14条高速水线;另一方面,还新建了3条饮料无菌线,杀入饮料市场,这才有了2025年上半年饮料业务21.3%的高速增长。
截至目前,华润饮料旗下拥有四个茶饮料品牌,分别为“至本清润”草本植物饮料、“佐味茶事”无糖茶饮料及“愿事之茗”“午后奶茶”奶茶饮料;两个果汁类饮料品牌,分别为“蜜水系列”水果饮料和“假日系列”果汁饮料;一个运动饮料品牌“魔力”、一个咖啡饮料品牌“焰焙”,几乎涵盖了草本、奶茶、无糖、真茶国内所有的主力饮料赛道。
但相较于农夫山泉,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仍有待发展。从2025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华润饮料业务收入9.55亿元,而农夫山泉旗下的功能饮料、果汁饮料的营收分别为28.98亿元、25.64亿元,更不要说还有超百亿的茶饮料业务。
不过,华润饮料在“草本饮料”上已经找到了一条出路——凭借菊花茶细分市场第一的地位,至本清润系列通过推出1.5L大包装和酸梅汤新口味,24年实现销量同比激增122%。其“药食同源”的产品定位,精准契合年轻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
渠道方面,饮料产品也可以与饮用水“公用”,但华润饮料并未采用强势的“价格大战”。有商户透露:“同为零售5元的产品,华润饮料的拿货价要四块钱左右,而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的只要三块七八。并且,华润饮料旗下产品零售价也科学,450ml卖4块,1L卖5块,1.5L卖10块……”
在利润空间不如竞品的情况下,经销商会力推华润饮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