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大药房 Q1 利润跌 21.98%,股东却累计套现 13 亿!

时间:2025-05-15 18:21   分享到:


老百姓大药房(603883.SH)近期发布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54.35 亿元,同比减少 1.88%;归母净利润 2.51 亿元,同比减少 21.98%。而在过去一年,老百姓大药房也没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 223.58 亿元,同比下降 0.36%;归母净利润 5.19 亿元,同比下降 44.13%,近乎腰斩。

 

门店激增业绩承压

老百姓大药房曾凭借迅猛的扩张势头,门店数量从 2019 年上半年末的 4579 家,爆发式增长至 2024 年上半年末的近 15000 家。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其门店总数达 15,277 家,覆盖全国 18 个省份,但 2025 年一季度门店总数小幅减少 25 家,首次出现负增长迹象。

然而,规模扩张未能转化为盈利提升。2024 年单店年营收不足 150 万元,较 2022 年的 187 万元明显下滑;2024 年前三季度综合日均平效为 46 元 / 平方米,同比下降 13.21%。行业层面,我国药店密度已远超国际标准(1 个门店服务约 2000 人,部分地区不足 1300 人),价格战与促销战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与此同时,线上药店销售额从 2020 年的 378.58 亿元增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270 亿元,全年有望突破 600 亿元,进一步分流线下客流。

尽管老百姓 2024 年线上销售总额(含加盟)达 24.7 亿元(同比增长 24%),但线上业务毛利率远低于线下,难以弥补线下颓势。叠加新开门店盈亏平衡期延长至 12-18 个月、商誉减值(2024 年计提 1.08 亿元)等因素,公司业绩增长逻辑逐渐失效。

 

股东高位套现:13 亿离场与市场信心危机

在业绩双降的背景下,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引发市场震动。5 月 7 日,老百姓公布减持计划:控股股东老百姓医药集团将在 3 个月内减持 2280 万股,按公告日股价计算套现约 4.4 亿元。若以 5 月 7 日收盘价 19.45 元计算,此次套现金额约为 4.44 亿元。

这仅是谢子龙、陈秀兰夫妇多年减持的缩影:2018 年陈秀兰个人减持套现 2.16 亿元,2020 年老百姓医药集团减持套现 7.48 亿元,2022 年再次减持套现 3.44 亿元,六年累计套现达 13 亿元。公司称减持是为 “调整资产和融资结构,降低股票质押率”,但大股东在市值高点(2025 年 5 月 7 日总市值 146.93 亿元)抛售股份,难免被解读为对公司长期前景信心不足。

市场对此迅速反应:5 月 13 日股价微跌 0.98%,5 月 14 日继续下跌 3.57% 至 19.45 元,总市值缩水至 147.84 亿元。投资者担忧情绪蔓延,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 “规模扩张 + 并购驱动” 模式的质疑 ——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公司商誉高达 58.68 亿元(占净资产 77%),有息负债 42.58 亿元,货币资金仅 23.8 亿元,“大存大贷” 特征凸显财务脆弱性。

 

行业洗牌下的转型挑战:从规模驱动到质量突围

老百姓的困境折射出整个线下药店行业的转型压力:医保控费、线上冲击、监管趋严(如药品追溯码应用、医保套现打击)叠加市场饱和,传统的扩张模式难以为继。老百姓部分门店因加盟管理松散频现违规(如盗刷医保、串药销售),更使其品牌形象受损。

对老百姓而言,当务之急是扭转 “重规模轻效益” 的惯性:一方面优化门店结构,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探索高毛利的专业药事服务(如 DTP 药房、慢性病管理)。然而,在股东减持套现、商誉高悬、现金流吃紧的多重压力下,其转型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行业深度调整期,连锁药店的竞争逻辑已从 “跑马圈地” 转向 “精耕细作”。老百姓能否在规模与利润间找到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避免成为行业出清浪潮中的 “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