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便利店是都市生命线?
如何描述我今年315期间的心情?
晚会上,先有魔幻现实主义双簧节目:“18岁美女主播真身竟是抠脚大汉”,后有悬疑犯罪题材小品:“直播我如何冒死走私翡翠之铁子们下单吧”。
最后是田园风美食节目,被富有棱角和风味的脚丫子揉搓,老坛酸菜十分地道。
晚会上这家酸菜生产商的合作伙伴里出现一闪而过的康师傅,伤害性波及面太广,酸菜话题至今仍在发酵 “昨天刚吃、正在yue”。
为烘托315的节日气氛,老朋友双汇也贡献了素材,在南昌生产车间员工们的工作服发黑发臭,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
不过意料之外的,是印象里“还算干净”的全球连锁便利店7-11,记者曝光的后厨环境也就是摆摊儿水平:塑料杯盖旁边是蟑螂贴,垃圾桶上放着关东煮。
昨天中午,我听到办公区的一声声呜咽,外卖不干净还贵,爱吃的老坛酸菜也被脚踩了?
浓眉大眼的便利店没想到也早已堕落,击破打工人对最后净土的幻想。
01 便利店的终极暴击
便利店脏了,不是第一次,也不止这一家。
深圳的老鼠曾在7-11的烤架上乱窜,门店被暂时贴了封条;早在2月份记者就随机抽取了一位幸运观众去暗访。
北京通州一家7-11出售过期的米饭和包子;暗访的记者因为太过正直被店长叫出训斥:“真过期了就长霉了,肯定废,你自己判断,这玩意又不是死规定”。
有人说没了7-11,罗森顶上,暗访记者继续无情重锤。在北京某罗森里关东煮只要煮不烂,就不用捞出去,外卖催急了店员直接手捞关东煮;
冲豆浆的水管插着桶装纯净水,实则被偷梁换柱成自来水,“生水不烧开,直接往里倒”。你的每一次窜稀,都有人在默默助力。
图源:重案组37号
“我以为便利店是最干净的”,抱着这种滤镜很正常。
窗明几净便利店,隐藏在规规整整的写字楼之间,标准的收银小哥、标准的产出、标准的口味,当然以为卫生也是标准的。它们是现代化的标杆,北京一度因为找个便利店比找对象都难被鄙视。
有位做过7-11兼职的网友表示当年还不这样嚣张,那时直营总店毫不犹豫地将有根头发的关东煮倒掉重煮。现在为了直营变加盟大肆圈钱赚加盟费,遍地开花、又脏又乱。
直观的感受有数据佐证,《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里,日系便利店品牌罗森、全家和7-ELEVEn的加盟店占比分别达到了95%、97%和98%。
加盟跟直营的管理方式肯定没得比。总部一般只负责原料订货、制定规章,加盟管理全靠自觉。
正如知乎一位前员工总结“食品安全基本走过长,加盟店店主权限极大,干不干净完全取决于店主的良心”。事实证明大多数干餐饮的是没良心的,有良心的大概率被市场淘汰了。
除此之外,便利店店员工资真心不高。打开招聘平台、或者问身边做过兼职的朋友,反馈正式员工每月四五千、店长起薪七千。而大型连锁便利店普遍开在一二线,阿sir,这点钱很难办事的。
临时工、兼职店员也很多,流动性太强,7-11把积累几十年的管理经验和操作流程写成700页手册,但多数员工无需系统培训也能上岗、来去自由,规则也就形同虚设。
早期日系便利店还没有如此疯狂地开放加盟,不过它们的确经历了不加盟就活不下去的时期。
便利店是门重资产生意,必须开在上班族多客流量大的地方,租金水涨船高;日本市场便利店功能丰富,就差给你包办红白喜事了。国内便利店功能就没那么有想象力,主要是贵替版早餐铺子,以及CBD盒饭中心。
竞争对手里还有规模更分散,更具渗透力的夫妻店,以及不可忽视的巨头——加油站便利店。
而相比其他小卖铺,卖自有产品和保质期较短的鲜食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他们要自建工厂、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很高,花出去的钱如流水。
7-11在日本市场92%以上也都是加盟店,这些加盟店早在2016年就为集团创造了近百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有人说你看人家本土的便利蜂就不搞加盟,不是它讲良心、勤勤恳恳干直营,而是国内的一些便利店还因为供应链能力不足、管理和运营能力弱,还在研究如何压低成本的探索阶段呢,迟迟未能进入加盟模式。
迅速占领市场,加盟费组成大量现金流补亏空,是便利店们的惯用手法。而加盟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只是加大了风险系数而已。
即使不开放加盟,比如星巴克,最近也在保质期问题上投机取巧玩心眼。
而比流量明星更懂道歉的就是餐饮老板们。整改、关店、暂停营业、自罚三杯,然后一切如旧。
公司门口只有一家卖包子豆浆的便利店,饿着肚子赶着开早会的你,到底进不进去?
02 外面还有干净的食物吗?
先退了刚囤的一箱老坛酸菜,又吐了刚进嘴的关东煮,挺过股票裁员隔离在家的打工人,最后被一双汗脚整破防了。
每当食物总是以层出不穷的花样恶心你时,有人仍愤怒斥责不良商家:这是大家一起摆烂的节奏吗?还有没有王法了;有人已经逐渐变麻:没有不埋汰的餐馆,只有没去卧底的记者罢了。
甚至有大v表示既然卫生问题你知我知,何必曝光来给年轻人们添堵呢?难道他们就不去便利店了,能拿出时间做饭吃了?
愤怒没什么用,一位躺平的同行表示无所谓,在她看来食品卫生的议论也就“3分钟热乎”,并没耽误早上戴着工牌的年轻人在7-11排队买包子关东煮。
“像我这种晚上加班码字、上班恨不得定20个闹钟的打工人,早午想吃口热乎的,便利店已经是最优选。”
能早起给自己做早餐的要么是狠人,要么是闲人。“嗯,都是我想成为的人”
便利店对打工人的最大意义,被崇尚效率和便利的日本开发到极致。便利店里的东西可预测、可计算、可控制,没有惊喜也不出差池。
着急上班打卡,容不得一点延迟。缓冲的小圈圈转得你心烦,地铁出站口前面的人步速但凡慢点都是种灾难。便利店已经自动化和高效率的集大成者,可还是不够快。
在暗访7-11的偷拍视频里,员工拎着脏兮兮的饭盒不打算洗,理由是“忙了之后就得把速度提上来”。
图源:微博@生活这一刻
对便利店的依赖,来自大都市节奏和效率社会的建构。
大约50年前,一个叫铃木敏文的日本人在美国发现一种叫便利店的连锁经营模式,并将这种理念带到日本。美式小商店7-Eleven,经过日本人改造,变成新的零售业态。
美国的便利店里没有便当,日本便利店推出饭团和关东煮,于是便利店成了有着极高使用率的地方,准确地来说便利店不是商店,而是给来去匆匆的人准备的便捷食堂。
7-11第一次把开业时间延长到24小时而广受年轻消费者好评。依然亮光的便利店给晚归的人一种心理慰藉,至少有个地方可以买到关东煮。什么时候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还在营业。
传统的钟鼎之家有后厨和御膳房,参考《唐顿庄园》和《大宅门》。对于平民来说自己加工食物是种奢侈。
大城市的合租房解构了家庭功能区,客厅变成房间,更离谱的我曾听说某不良二房把厨房也改造成小次卧。“在家做饭”的可能性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在被稀释。
这时候楼下有家无论何时都敞开大门的便利店,或者简单无负担的沙县小吃冒菜馆肯德基,至少为满足生活基本需要而兜底。
这和几百年前工业革命时代的生活状态也没啥区别,农民不用种菜开始去工厂打工,工作时长打破了之前自由的用餐时间和环境,迁移到城市后逼仄的住所没有多余的留给厨房。别说做饭,吃饭的时间也很短。
日本人把便利店比作都市运转的生命线,在深夜的寒风里吃关东煮,已经是不确幸里的小确幸了。
被曝光的后厨有恃无恐,底气来自打工人的无奈。
今天中午编辑部还是打算相约去便利店买盒饭,“只要我没吃出来苍蝇就算我赢”。
同行朋友聊完则不想再用精神胜利法躺平了:“周末再累也找一天自己做饭吃吧,我不想永远被淹没在看不见的外卖和泡烂了的关东煮里。”
你还会吃便利店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作者:橘总,蓝鲨消费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