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难,我为实体零售说几句

时间:2024-03-22 17:25

导语

文章来源:零售圈 作者:老莫图片来自"网络"

实体零售,未来可期

疫情以来我国的实体零售进入又一个动荡周期,商超业态普遍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销售额下降房租和人员工资不降、客流量与客单价下滑、同店可比销售减少、库存周转天数延长、净利润不断下降、业绩持续承压…… 实体零售业目前的生存状态如何?实体商超如何破解行业困境?对此,《零售圈》做了一系列采访。

实体零售之生存尴尬现状

“今年的生意真是难,不好做。”上海一位开零售便利店的老板说,今年受疫情影响,自己的店面开开停停,时断时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意。他还说,由于疫情政策的风险控制,自己店周边的几个小区被封两三个星期,这导致老顾客无法到店里消费。

“房租额定不变,营业额在减少,挣点钱都给房东打工了。”这是长沙一位超市老板的苦恼,他说,受疫情的影响店里的生意不稳定,有时候一连几天都没什么人进店,但是房租一直不变,往年交房租就按时交了,今年真是有些吃力。

“大超市现在的问题人员结构老化,在店里工作的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甚至年龄更大的中老年员工,年轻人不愿意干,这是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西安一位大型超市的副总史先生说,如今,如何招到年轻员工成为了摆在超市的一个大问题。

“超市受电商冲击太大了,人家能做到送货上门,我们就两口子守着店,根本和人家电商没法比,生意越来越不好干。”老王夫妻经营着一家传统的夫妻老婆店,就靠着周围几个社区的顾客,做得都是熟人生意。他说,现在有社区团购,也有人在京东、美团上下单,由骑手送货到小区,自己的这家老店没有线上业务,和人家相比,在机动、灵活和时效性上就有着不小的差距。

“过去这个十字路口就我们一家店,现在这个路口有三四家便利店,大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很难说有多大区别。家数越多竞争越激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一位便利店老板说,这些看起来都大同小异的便利店,因为家数多,每家生意都不怎么样。

2020年初以来,实体零售行业特别是大型商超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排名前100的超市企业整体经营业绩不甚乐观,销售规模呈下降态势,其中62家企业销售额下滑。与此同时,便利店行业却“一枝独秀”,进入上升期。2019-2020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从13%升至16%,2021年则进一步升至17.7%,增速远高于大型商超、小型超市、百货商店等业态。

上海市自有品牌协会秘书长薛晓伟说,目前,国内的零售经营困难有四个方面:

第一,方向不明,有很多超市尝试做线上线下融合,但效果不明显,做一做就放弃不做了;还有些不少超市试水新业务不理想,如无人超市、电商零售、即时零售。

第二,零售行业的刚性成本较高,且现阶段无法降低,比如作为零售行业的重要支出房租,房东不可能因为你生意不好就给你降房租,对于大型商场和超市来说,关店裁员也都是非常需要慎重的举动。

第三是超市行业面临人才危机,从上世纪90年代超市行业兴起以来,那个时候招聘的老员工作为第一批和第二批的零售人,基本都到了退休年龄;再年轻一些的也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而年轻人却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造成人员的青黄不接,这一现象非常严重。

第四是商品的同质化问题,对于从事采购的人员来说,能拿到的货品实际上都差不多;要想做到和其他企业的差异化实际上是很难的,但采购人员可以做到提前一点采购到更新鲜的物品;目前很多企业的供应链也存在问题,物流的配送速度本可以再快一点。

消费者觉得实体零售必不可少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又是怎么看待商场、超市和零售店这些实体零售的呢?退休老人雷先生说,他还是喜欢到离家不远的大超市去购物,每次拉着购物车去超市选购,他都觉得可以选择的种类很多,反正自己时间自由,有的是精力去慢慢挑选。

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小董说,家门口的便利店必不可少。尤其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于晚上经常加班的他来说,可以在晚上10点以后下班还能买到一些自己必需的零食、食品和其他物品,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大型商超如果再增加一些即时配送功能,就能收获更多的顾客”。消费者莫先生说,前些天因为要给孩子过生日,结果那天下了大雨,就没办法到超市去采购物品。他选择了在美团上购买超市物品,再让骑手给送过来。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时间,他所买的海鲜、鸡蛋、蔬菜、瓜果和蛋糕就都送到了,让他觉得真的是很及时、很方便。

如何将自己的门店变成即时零售门店,恐怕是零售商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明确提到“即时零售”的概念,并肯定了即时零售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发挥的作用。即时零售作为新型零售模式的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定义为消费者线上交易平台下单,周边3-5公里内的线下实体零售商通过第三方(或零售商自有)物流执行配送上门的服务,提供的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蔬果生鲜、医药健康、数码3C等商品,配送时效通常在30-60分钟。

店仓一体、前置仓、社区团购作为当前社区电商相对主流的模式,三者的客户定位依次降低,而运营效率各有优劣。前两种模式都是由传统生鲜平台电商向即时配送升级,其中店仓一体是高端化定位,以商品高品质+消费者到店体验+即时配送到家等全面升级为特色;前置仓是大众定位,主打商品性价比+即时配送到家服务。而社区团购是由传统团购电商向生鲜品类扩展,通过专业团长组织拼团上量+统一配送+小区自提的方式实现商品的低价位,同时预售+网格仓模式又可以避免传统团购电商生鲜易损耗的缺点。

实体零售的春天还远吗?

一直在西安从事商业流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研究的史莹表示:当前,实体零售其实现在也在逐渐聚焦核心的三大元素“人、场、货”能力建设,但由于受疫情和电商的冲击,实体零售目前遇到的尖锐问题是:一是人力综合成本上升和商业数字化专业人才稀缺;二是店铺租金成本费用高昂;三是货品渠道单一,供应链竞争力不强。为此她建议:一是提能增效,注重数字化店铺人才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要积极拓展线上业务份额,尤其即时零售这一块。二是重整供应链,优化经营结构,减少库存压力;三是塑造新消费场景如特色主题场景营造,产品体验自主消费,功能复合叠加再造等方式,吸引年轻人群及体验消费客流。四是顺应消费升级和业态创新,通过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定制优化产品内容,形成特、精、新发展动力,推动企业创新差异发展。

“大的实体零售业还需要发展自有品牌。”上海市自有品牌协会秘书长薛晓伟说,自有品牌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通过自有品牌的开发,来提升和其他零售实体的差异化,无疑是吸引客户、留住客户的一种好办法。他说,对实体零售企业来说,不断有好的商品出现,会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有了的拥趸支持再改进消费环境,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是让生意好起来的办法。他认为,商超等零售实体还要改进,在过去零售方和供货方是甲方乙方的关系,这种甲方乙方的关系已经运作了30多年,现在可以考虑将供需双方都变成甲方,变成双方合作的关系,供应方来提高配送能力、研发能力,把更好的商品在零售商的平台上来展示和销售,从而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目的。

青沧食品创始人刘震说,目前,零售实体的供货成本在增长,生产厂家在不断涨价,原材料、运输成本增幅都很大,所以导致食品类等商品的供货成本上涨。另外,房租和人员工资都在增长,对于做实体零售的老板们来说,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实际困难。

“但是,商品的零售价很难上涨,消费者对价格是很敏感的。所以导致零售的利润在降低,零售企业生存艰难。”刘震说,在目前这个经济下行的阶段,消费者也在尽力山少不必要的开支,如果有哪里的商品更便宜一些,顾客就会流向哪里。所以说,对于零售价格的调整,所有的零售商都会很谨慎。对于大部分零售商来说,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也是目前的现状,大家的商品差不多,进货渠道也大体相同,门店也没有特别大的投入所以缺少变化,大家又要共同面对电商的冲击,所以造成了大批量的小零售商们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在艰难的生存现状面前,小零售商们该如何度过严冬?刘震说,“你要给顾客一个进店的理由。”对于小零售商们来说,就是要做出不一样的店铺,要有出新的地方。过去,零售商为了吸引客流会采取价格竞争赢得优势,即特价和折扣,但在目前商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大家面临的成本价格大体相同,所以很难进行价格竞争。改善购物环境,像胖东来一样用更好的购物体验、更贴心的服务来面对消费者,这些都需要长期的付出和沉淀。

刘震建议,小零售商应该多做几个社区微信群,增加客户黏性,在群里可以推一些特色而不贵的商品,或者特卖商品、折扣商品;线上购买线下提货,把各种社区群变成自己的私域流量,增加回购率。即使特卖的商品不赚钱,但顾客到店提货就会产生其他的复购行为,从而产生利润。把社区微信群做成私域流量,因为有了私域流量的加持,相信会给实体店源源不断地带来生意。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对于广大的零售企业来说,积极地发展私域流量,开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探索发展前置仓、仓储会员店等不同的零售业态,都是企业熬过严冬的好办法。相信冬天过去,零售企业的春天一定会繁花似锦……

本文经授权发布,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蓝鲨消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