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文章来源:36氪 作者:陈之琰图片来自"元生资本"
这像是一位杀伐果决的投资人所为。但当彭志坚坐在对面时,你会立刻怀疑这个结论:这个戴着眼镜、带着些许江西口音的男人语气平和,反倒更像一位柏拉图学院里的学者。
他曾是众多中国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最羡慕的人。过去十多年前,腾讯的无数次进退选择都成为了各个商业局部战场的关键变量,而担任投资并购部负责人的彭志坚正是背后的关键先生。其间,他主导或参与了对数百家公司的投资:除了滴滴以外,他还主导了美团点评,京东,以及58.com等to C互联网公司的投资。
5年前,彭志坚离开了这个令人垂涎的岗位,创办元生资本。相较于腾讯时期,如今的他更是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因为元生资本每年投资案例数量有限,要求这个花过大钱的投资人不得不更强调对精准命中的严苛。但这也强化了彭志坚在滴滴一案上体现的投资风格:看准了,就一定要投进。
比如在对茶颜悦色的投资中,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彭志坚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入驻长沙,分级别与公司逐层沟通,最终获得对方的信任。最近交割的内衣品牌蕉内同样体现了这一点:即便许多人认为这家公司的估值过高,但彭志坚看到男士内衣品牌的广阔市场,拥有诞生Top Brand的可能,坚定投入。
这一性格或许缘于他的少年经历。彭志坚生长于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9个孩子,但彭志坚并未像许多命运相似的人那样早早踏入社会,而是坚决地读高中,最终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的时期,他曾修过自行车,在机械厂当过车工,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头。后来他就职于上海证交所,并辞职攻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在离开腾讯后的一段时间里,元生资本创立初期专注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的领域——投资了小红书、掌门教育、货车帮等典型的TMT公司。但如今,彭志坚将更多时间转移在了新消费领域。尽管对他这样一个爱穿便装、不喝咖啡、不喝饮料、生活朴素的人来说,这个选择并不容易。为此,元生招募了一群“极具消费感觉”的人进来,而他自己则更专注在对产品和创始人的观察和判断上。
过去一年里,元生投资了茶颜悦色、钟薛高、开山(新派白酒)、蕉内等多个消费品牌。投身到竞争相当激烈的消费投资中,彭志坚和元生资本如何继续做到极低的“脱靶率”?彭志坚在近日接受了36氪的专访,讲述了他对消费投资的独特理解。
一个令我们意外的关联是:虽然彭志坚回避了许多与腾讯相关的话题,但他自认身上仍保有强烈的腾讯烙印——在消费领域,他也无比信奉产品力的关键性,他甚至将此作为他们选择目标公司时的第一指标,“好的消费品创始人,他们的产品能力一定是超长板。”
36氪:元生投消费的第一逻辑是什么?
彭志坚:产品力。除了市场本身足够大之外,我们喜欢对产品极度痴迷的团队。好的消费品创始人的产品能力一定是超长板。
比如最近投的蕉内,我们在尽调公司的过程中,代工厂老板告诉我们:蕉内的要求比他代工的国际大牌还要高,投他们准没错。我们接触后发现,公司创始团队已经在内衣行业创业多年,当年创业的初心非常小:做无标签内裤。但这已经是对用户体验的巨大改进。
36氪:有不少投资人质疑蕉内太贵了。
彭志坚:是有人觉得贵,但我们觉得估值非常合理。内衣是个巨大的赛道,蕉内具有顶尖的团队以及出色的产品,如果未来蕉内做成了中国的优衣库我也一点都不会惊讶。内衣裤——尤其是男士内衣裤,原来国内的供给是非常低质量的,但日本、美国第一名的品牌都能占到20%以上的市场。内衣裤是可以有top brand的。
36氪:具体一点,你们是如何拆解“产品力”的?
彭志坚:产品力不仅仅是从普通面料升级到莫代尔,也包括服务环节的用户体验。无论是从产品设计,不同产品系列的划分,以及商品的包装,蕉内对用户体验及体验额外重视和关注。
比如茶颜悦色不仅仅用最好的原料做好喝的奶茶,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一杯温度的奶茶”:门店里下雨天提供生姜水;女生生理期提供红糖水;排队排很长的时候,店员每过一两个客人一定会和后面排队的人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下”;他们还有个“永久求偿权”,顾客不满意,不需要任何凭证、不限时间,永远可以赔一杯。魔鬼都在细节里。
还有一点是创新。开山的CEO 创新地采用洋酒与清酒的制造工艺酿造传统白酒,开创了“净香型”的白酒口味。现代公司都需要不断创新,而消费品公司更在乎创新和运营的结合。
36氪:比如在快时尚领域,很多人认为H&M、Zara的成功更得益于它的供应链,这和从产品出发的品牌谁更有想象力?
彭志坚:供应链是可以通过产品带动的。当产品做强,就势必要发展供应链。比如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业务做强后会倒逼技术的发展。
36氪:产品听起来是一个需要天赋和创造力的事,消费者总是喜新厌旧,如何保证一家公司能有持续的创造力?
彭志坚:CEO是最重要的产品经理,但是企业发展不可能只依靠CEO。这就要看它的组织能力,包括内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等等。
还是以茶颜悦色为例:他们的员工具有非常好的bottom—up的创新精神。一些新品的想法比如店里安放雨伞、创可贴等这些细节都是员工们提出来的。你很难想象他们茶饮店的员工在长沙当地的收入属于很靠前的,公司非常注重培养员工的ownership, 还买了很多房子去奖励优秀员工。
36氪:你反复提到“产品”,这和你的腾讯生涯有关吗?
彭志坚:与腾讯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就像没有乔布斯就没有苹果,没有马斯克就没有有特斯拉,没有张小龙就没有微信。互联网是个产品至上的赛道,要求公司对产品和用户体验不断的磨练,并且追求用户体验的极致。我们相信打造成功领先的消费品牌的逻辑是贯通的。
资本与消费品互相需要
36氪:不久前元生投资了网红品牌“茶颜悦色”,它打动你的是什么?
彭志坚:首先是市场足够大。人体70%是水分,人总是要喝东西的,但光喝水肯定不行——人们需要有味道的水。饮料是一个超大的市场。
奶茶在中国一直很有市场,一些传统品牌动辄几千家店。但坦白说,原来那些产品的quality是不够的。这背后的代际变化是个老话题了:70后关心“有没有”,80后关心“好不好”,而Z时代在“好不好”之上,还在意调性。
茶颜悦色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赛道里做创新和升级的产品:它的国风设计、颜值吸引力,以及口味上的品质感都是体现。元生的point是,希望投到每个垂直赛道的最强公司,茶颜悦色就这个领域的No 1。
36氪:既然是No 1,为什么不是喜茶?
彭志坚:喜茶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严格来说,茶颜悦色和喜茶不完全是同一个赛道,后者更偏果茶,这两家公司之间还有联名合作。这两家公司各有自己的优势及目标客户,并不是替代品关系。
36氪:如何定义“最强的公司”?
彭志坚:不一定是规模最大——规模随时有可能被超越,更重要的是好团队、好产品。比如我们最近投资的蕉内,虽然它的市场规模在内衣赛道中还很小,但是它的团队、产品、绝对是男性内衣中最顶尖的。
36氪:“最强”也是会被颠覆的吗?比如喜茶也在做奶茶和气泡水,娃哈哈还开了线下店,许多消费品公司的发展都是犬牙交错式的。
彭志坚:当然会。但跨界式颠覆其实挺难的——比如阿里做社交,腾讯做电商。任何一家公司到后来拼的都是组织力,不可能永远靠创始人只做产品。还得构造一个强大组织,让更多的人帮你做研发、营销等等。
36氪:传统VC认为消费品牌天花板低、增速慢,核心是不是在于消费品牌的颠覆式创新是有限的?
彭志坚:即便是现在,绝大多数的消费品也是成熟市场的升级。但成熟市场的升级不意味着潜力就小。品质更好、颜值更高——都是现在新兴人类的需求。
用代数学家(一个新型咖啡品牌)举例子。咖啡那么多年已经有很成形的基本款,要怎么去创新?再做个星巴克?还是做精品咖啡?我们更看好代数学家从产品口味出发,做中国式的创新型咖啡饮品,在原有咖啡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气泡、水果、花蜜。
36氪:一个关于消费品牌的关键问题是:究竟是消费品需要资本,还是资本更需要消费品?
彭志坚:肯定是彼此需要。如果一个消费品牌想要成长成伟大的公司,它将需要持续的投入。比如优秀的线上品牌继续发展时也要开线下店,需要资金投入。如果是传统社会,它可以慢慢积累,但现在互联网科技让整个社会速发展,别人都在开坐火箭,你骑个自行车、开个拖拉机怎么玩?这些都需要投入。
除了钱之外,投资人可以提供更多的经验和不同的视角。我经常打一个比方:CEO是司机可能开车跑了10万公里,投资人坐在后座上跑了500万公里,路上各种路况都看过了。投资人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创业者借鉴,少走弯路。
彭志坚:我们经常说元生喜欢“打群架”:投前我们经常十几个人参与一个项目的尽调——比如我们投资茶颜悦色时,团队十几个人包括实习生一起在长沙驻地了一周多。当然,这个逻辑是建立在元生的精品策略之下的,不然做不到这么重的投资和投后。
还有一方面是,我们团队过去投了300多家互联网公司——internet and technology-enabled service companies (互联网和技术赋能的服务),其实现在的消费本质是internet and technology-enabled consumer products(互联网和技术赋能的消费品)。投消费和投TMT逻辑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有可复用的经验。
36氪:说到互联网驱动的消费品,资本也曾支持过一批淘品牌,但最后的幸存者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
彭志坚:现在和淘品牌是很不一样的两个时代。淘品牌时期电商刚刚起步,那是一个流量的游戏,不是品牌的游戏。
36氪:如何评价当下的消费品牌投资环境?
彭志坚:很多泡沫。所以我们很谨慎,我们非常注重团队,市场潜力,以及合理的估值。今年特别奇怪,所有的央行都在印钱,市场上很多项目很贵,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到最基础的问题:市场的潜力、产品和团队。
36氪:未来有可能出现TMT时代那样资本驱动型的消费品牌吗?
彭志坚:有可能。通过资本投入换取长期价值,快速占领市场,其实未必是坏事。
36氪:所以融资能力也可能成为消费创业者的竞争力之一了。
彭志坚:对我们来讲融资能力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更看重公司的fundmentals,还是要回归到能不能做好产品、做好服务、提升组织能力、创造价值。
36氪:做元生五年来,你有什么认知上的改变或强化?
彭志坚:做投资时间越长越意识到这是个非常挑战的工作。而投资中更难的就是一级市场,一级市场里最难的是成长期阶段——要在有限时间、有限信息中做重大决策,并且这些决策通常不可逆。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微,保持敬畏。
另外一点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更加坚定和清晰。投资人有三种:一种是给钱不上车,哪天赚了一大笔就回来分钱;一种是坐在副驾驶的,关键时刻帮助踩刹车、打方向盘;我们是第三种坐后座的投资人:创始团队是司机,我们坐后座的不会去打扰司机开车,更不会动方向盘、踩刹车,但我们在需要的时候会提醒创业者,遇到岔口大家一起商量,遇到坡的时候我们一起推一把。总之就是那句话:always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