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县靠“薅羊毛”,一年赚130亿?

时间:2024-03-25 15:15

导语

在某问答网站上,曾有人提出“河南不产羊,但为啥爱吃羊肉”的问题。随后被网友指出,“河南不产羊”这个提问本身就是错的。


的确,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河南是种粮大省,又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牧场,应该不会盛产牛羊。


事实却正相反,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其实和粮食一样,在全国都是排名靠前的。


畜牧业整体排全国第三这个不说,单说羊肉这一块,河南是全国五大肉羊主产区之一,2022年的羊肉产量29.05万吨,仅次于内蒙、新疆、河北、甘肃和山东排全国第6。


同时,郑州、开封是全国最大的羊蹄、羊头集散地,占了全国流通市场的70%~80%。


羊肉烩面、羊肉汤、羊肉串……融入在河南人的饮食日常中。


以“豫东小山羊”闻名的周口、商丘等地方,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


特别是周口的鹿邑县,农民不仅养羊,还“变废为宝”,让羊与香奈儿、雅诗兰黛发生了关联,靠“薅羊毛”产生了年产值一百多亿的新产业。


一、香奈儿的化妆刷


河南周口市的鹿邑县,是豫东地区一个普通的农业县,知道这个地方的人,更多是因为它是老子的故里。


如果说它和香奈儿、雅诗兰黛、欧莱雅、宝洁、雅芳这些国际品牌有着莫大的关联,这可能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像中国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县城“隐藏”着称霸全球的某个细分行业一样,鹿邑县也有另外一个名字——“中国化妆刷之城”


这名号可不是白给的。


鹿邑县已从“中国化妆刷之乡”变成“中国化妆刷之城”


目前,鹿邑县的化妆刷产业,占了全国该产业份额的50%。


一个县聚集了近150家化妆刷企业,配套的经营主体1000多家,整个化妆刷产业链的年产值差不多130亿元。


每年生产中高档化妆刷1.5亿套,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鹿邑的化妆刷出口量就占到了全国的90%以上,而且出口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欧美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那个时候一年的产值就有30多亿元。


化妆刷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不说,全国80%以上的化妆刷原材料,也都出自鹿邑。


其中,尾毛(行业内一般把制作刷子的羊毛等动物毛称为尾毛,现在人造毛也被称为尾毛)的出口总量,占了全国化妆刷原毛出口的80%以上。


鹿邑制造的这些化妆刷,很大一部分都是为国际知名品牌定制的,几乎全球知名化妆品牌的化妆刷,都能看到鹿邑的影子。


像香奈儿、雅诗兰黛、兰蔻这些一二线奢侈品品牌的化妆品,化妆刷都是Made in 鹿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更关键的是,他们开始成为制定行业标准的人。


2017年,鹿邑制定的“化妆刷”河南省地方标准发布,这个标准成了填补国内同类产品标准的空白。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鹿邑县的化妆刷产业,既有绝对产量的碾压,又有足够丰富的高中档产品,同时还有能够制定行业标准的底气,几乎集齐了一个产业所有的优势。


能达到今天这样的产业优势,鹿邑这个中原地区传统的农业县,究竟怎么做到的?


二、一卷羊毛从垃圾变宝贝


与一些人的印象不同的是,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省。


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河南省猪牛羊禽肉类的年产量,紧随山东和四川,排名全国第三,占全国产量的7.1%。


其中,羊肉的产量是29.0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53%,排名第六。


2022年河南羊肉产量排名全国第六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数据显示,河南的养羊场户有97万个,从业者有150万人,出栏率也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鹿邑所在的豫东黄淮平原地区,一直都有养羊的传统,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


这个地区的羊肉加工和消费,在河南省也是出了名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鹿邑县许多村、公社都有自己的屠宰场,一些乡镇甚至有自己的皮革厂。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羊肉可以吃,羊皮能换钱,羊毛却都被当地人当作废弃物丢掉。


直到一个鹿邑县的村办小学老师,到在天津做外贸工作的亲戚家玩的时候,发现被包装成捆的羊毛卖到国外,而且每斤能卖几十块钱,比羊肉还要贵。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无本生意。


随后,这位老师回到鹿邑,跟大队干部商量加工羊毛赚钱,从此开启了鹿邑的羊尾毛加工产业。


他们从天津请来师傅教技术,从加工要求简单的制笔用的羊尾毛开始,慢慢拓展到外贸需求的制刷尾毛,鹿邑的羊尾毛也开始出口到日本、韩国。


河南畜产品在全国排第三的位置,豫东地区一直都是牛羊肉重要的产地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鹿邑最早一批加工尾毛的工人技术熟练了,也开始自己在家里召集人手办加工厂。


这时的鹿邑尾毛已经小有名气,在天津、深圳、河北等地开厂的日韩化妆刷企业,开始慕名找上门。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鹿邑人发现,国外化妆刷工厂给的价格可比中间商高出不少,与其让中间商赚差价,还不如自己出去闯市场。


鹿邑的尾毛产业开始从简单的原料加工到走出去“淘金”。


这些组团出去做尾毛加工的鹿邑人,跑到深圳、东莞、义乌、天津,通过给国外企业代工化妆刷,逐渐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核心技术”,也慢慢积累能量,成了行业内的大佬。


这些外出的鹿邑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又进一步加大了鹿邑本地的尾毛原料需求,以至于那个时期,整个鹿邑县到处都是尾毛加工企业。


在90年代初的时候,全县大大小小的尾毛加工企业就有1000多家,从事尾毛加工人员4.6万多人,年产值32亿元,出口量占了全国的90%以上。


伴随产业发展而来的是竞争。


鹿邑的尾毛产业也同样经历了无序的竞争,价格战导致利润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品质下降,曾经几乎垄断尾毛行业的鹿邑,生意也被山东等地趁虚而入。


化妆刷是美妆工具中占比最高的细分品类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好在当地政府也看到了问题所在。


从2010年开始,他们一边服务企业制定了地方标准,规范了产业竞争,一边又开建800多亩的化妆刷产业园,用“凤还巢”计划,把以前在深圳、天津等地做化妆刷的企业家们,吸引回鹿邑抱团发展。


到了2018年,有上百家化妆刷和配套企业落户鹿邑,形成了化妆刷生产所需的尾毛、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完整的产业链,羊尾毛产业整个链条的从业人员达6.6万人。


一个完整的化妆刷产业链聚集形成,鹿邑也重新拿回了在这个行业的“话语权”。


2020年,鹿邑县主持编订的省级化妆刷地方标准发布,过去靠代工大品牌的化妆刷产业,也有了50多个自主品牌、90多项专利和数家高新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的“土气”与“洋气”


行文至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农业县,因为自己的农业资源禀赋,偶然成为一个细分行业龙头老大的路。


这种偶然显然带着一些不可复制性,但是我们如果放大视角来看的话,也许能从偶然之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鹿邑县去年的GDP在周口市各县中排名第一


在网络上有不少河南人略带抱怨地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我们是农业大省,定位就是生产粮食,这让河南特别是很多以农业为主的县市,没有机会像沿海地区的县城那样发展‘高大上’的工业经济。


类似的观点,确实是对一个内陆的农业大省无法得到更多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产生的不甘和委屈,但是我们从鹿邑化妆刷产业的发展就能看到,土里“淘金”的农业也许并不全是“土气”,它仍然能创造出“洋气”的产业,甚至是高新科技属性的产业。


其实,无论是农业大省的河南,还是农业大县的鹿邑,真正的优势是农业,最有利的资源也是依托农业资源衍生而出的产业。


鹿邑显然读懂了自己的优势所在。


那就是做成一个“工厂+种植、养殖”的产业链。


比如鹿邑县的纺织产业园,依托自己和豫东地区养羊多的优势,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然后吸引配套的产业聚集,在园区里实现了从原料到加工,再到成品、包装等等一整条的羊毛衫生产全链条。


这带动了羊绒和羊毛衫织造产业的快速发展,让鹿邑成了河南最大,在北方地区颇有影响力的羊毛衫加工基地。


在成为中国化妆刷之城后,鹿邑如今又开始发力预制菜行业


再比如由锅圈为龙头的澄明食品工业园,这个工业园里每一家企业都只做一个品类:澄明食品做番茄汤料和调味料;和一肉业以生产牛肉类产品为主;茂源羊业集羊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伟红椒业以辣椒、花椒、香辛料以及辣椒复合调味料为生产特色,胖嘟嘟食品以猪副产业链加工、生产为重点;野火烧鸡翅供应烧烤食材……


锅圈是这个工业园里企业的核心渠道商,80%的产能供给它,同时它也投资这些企业。


这种“工厂+种植、养殖”的方式,拉动了当地甚至周边县的辣椒种植和牛、羊、鸡的养殖发展。


在这个产业链上,土地成了工厂的“原料车间”,传统的农民也成了“车间”里的“工人”。


当然,可供发展的空间还远不止于此。


比如说与农牧业息息相关的“种业”。


正解局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写过的新西兰的“奇异果”,这个原产中国的猕猴桃,经过了先进的育种和培育,成了新西兰的一张名片,而中国人要想栽种,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取得授权才行。


但以豫东地区的特有羊种槐山羊为主的“豫东小山羊”,虽然在河南几乎卖羊肉的店家,都以“豫东小山羊”为卖点,但其实却多数是来自南非的肉羊品种。


原因无他,因为真正的纯种槐山羊存栏数很少,没有产业化的规模,当然没办法带来经济效益。


再比如粮食精深加工方面。


同样是粮食大省的山东,其深加工生产规模和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30%以上。


既有生产国内70%以上、全球35%以上功能糖的禹城这样的县城,也有像西王集团、鲁花集团、渤海油脂等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


而且,山东的粮油加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4个,每年研发费用的投入就超过20亿元。


整个食品工业来看,河南2021年仅排名第6,主要原因还是产品附加值低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而河南呢,没有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的年产值超过50亿元,年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只有11家,其中6家还是省外的品牌。


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仅有4.64亿元,排名全国第9,还不到山东省的一半。


全球最大的农业公司——美国嘉吉,2021财年的总收入是1344亿美元。


国人熟悉的正大集团,2022年在中国的营收也差不多有2000亿元人民币。


在全球和农业相关的公司排名中,中国国内的企业却一直榜上无名。


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不该只满足于成为“粮仓”。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只是第一步,成为中国人乃至全球的“化妆台”、“厨房”也不是终极目标,创造出像诸多农业方面国际知名公司一样的产业巨头,也许才应该是我们最终的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本文经授权发布,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蓝鲨消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