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剩菜盲盒再度走红!
上海社区食堂推出“社区版剩菜盲盒”,引发热议。多家餐企紧随其后,纷纷推出自家剩菜盲盒。与以往相比,此次翻红的剩菜盲盒性价比更高、颜值更新、品类更广,广受好评。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剩菜盲盒曾一度风靡,又为何能再度翻红?其背后蕴含了哪些情感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
剩菜盲盒再度翻红,全面席卷餐饮业
后经了解,丹麦自助晚宴有个“潜规则”,准备的餐食必须是人数的两倍,这意味着晚宴结束后必然有大量食物被浪费。
实际上,在丹麦,食物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在丹麦,平均每天有2000吨食物被扔掉,平均每年被浪费的食物高达70万吨。
基于这个情况,他和伙伴创建了一个网站:Too Good To Go,意为“弃之可惜的好东西”。
该网站邀请丹麦的餐厅、面包坊、咖啡厅入驻,并将当天未销售完的食品以盲盒的形式打折出售,以避免食物浪费。
后来,这种形式传到国内,尤其是2021年,许多餐厅都推出了各自的“剩菜盲盒”,当时不少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甚至设置了闹钟,定时购买。
随着“剩菜盲盒”越来越受欢迎,它开始席卷整个餐饮业,不少餐企和品类纷纷推出“剩菜盲盒”,并玩出了新花样。
近日,上海徐汇区的一家华富社区食堂,推出了一款10元的“剩菜盲盒”。盲盒内包含三种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虽然名为“剩菜”,但菜品均为现烧,刚出锅即可打包。
目前,该“剩菜盲盒”采用“限时方式”进行销售,目前是13:00—13:30、19:00—20:00两个时间段。
自从推出“现烧类剩菜盲盒”后,食堂的顾客数量从每天的5、6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二三十人,以前食堂剩菜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除了部分社区堂食在玩“剩菜盲盒”外,许多烘焙、火锅、快餐、披萨等品类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剩菜盲盒”。
前不久,转转热卤火锅品牌盛香,也推出了11.9元的“惜食1小食”,也是一种“剩菜盲盒”,盒内装的都是当天剩余的菜品,其中还包括锅底、小料和饮料酒水等。
巴黎贝甜在福建店,也上新了“剩菜盲盒”,顾客花11.1元,就能抢购价值20元以上的蛋糕或面包等,但仅限上午十点开抢。
今年年初,棒约翰披萨也在抖音上,推出了19.9元的披萨盲盒套餐,盲盒披萨有9英寸,也有12或13英寸,完全随机。
还有池田寿司推出了“寿司盲盒”,19.9元一份寿司魔法袋,满满一大口袋,诚意十足。
此外,蒙自源、巴比鲜包、池田寿司、巴黎贝甜、爸爸糖、饭否、七分甜等连锁品牌也上新过自己的“剩菜盲盒”。
“剩菜盲盒”最大的价值是情绪价值
显然,与过去的 “ 剩菜盲盒 ” 相比,今年流行的版本在包装上更加新颖,性价比也更高。然而,这种 “ 换个包装 ” 的 “ 剩菜盲盒 ” 却潜藏着不少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不容忽视 。盲盒内的菜品往往是基于当天销售剩余的菜品随机搭配,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商家会进行严格筛选和把控,但由于剩菜来源多样、随机性强且存在滞后性,消费者手中的剩菜盲盒在新鲜度和卫生状况上仍可能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盲盒的随意搭配也导致了平价与品质的两极分化。消费者购买盲盒如同猜谜,猜对了可能获得心仪的菜品,而猜错则可能遭遇口味不合的尴尬。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对剩菜盲盒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划算,有人则觉得“踩雷”。
当然,剩菜盲盒也有其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它有效减少了当天剩余菜品的浪费,并为商家带来了一定的利润。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为商家提供了额外的盈利渠道,未来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但在我看来,剩菜盲盒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的独特情绪价值。盲盒的随机性赋予了购买过程神秘与未知的魅力,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揭开盲盒的那一刻,消费者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因此,国内众多餐饮品牌纷纷采用剩菜盲盒的形式,通过为产品增添情绪价值,增加神秘感,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这正是剩菜盲盒能够再度翻红的根本原因——它所提供的情绪价值永不过时。
剩菜盲盒的再度流行,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创业领域的一种趋势:创业者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方式,为产品注入情感因素,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剩菜盲盒只是这一趋势下的一个创新案例。
餐饮人正积极探索各种方式,为产品赋予情绪价值
这些年,餐饮人为提升产品的情绪价值,可谓绞尽脑汁,创新出多种模式。这些模式旨在优化顾客体验,增强产品曝光度,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1、以盲盒/彩票+品类方式,激发食客好奇情绪,实现品牌曝光
盲盒+剩菜的模式仅仅是盲盒餐饮领域的一个缩影,市场早已探索并延伸出了丰富多彩的“盲盒+”餐饮玩法,展现了无限的创意与活力。
在社交媒体如小红书上,“盲盒咖啡”成为了一股新风潮,利用盲盒的未知与惊喜元素,重新定义了咖啡的销售方式。
从西安到南京,各地已涌现出多家专营“盲盒咖啡”的店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体验的追求,也促进了咖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与盲盒餐饮相类似,彩票与餐饮的结合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年初兴起的“彩票咖啡店”便是这一跨界合作的典型代表,店内不仅提供咖啡,还销售彩票,为顾客带来双重惊喜。
这种异业合作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各地纷纷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品牌,如昆明的乐透咖啡、佛山的浅浅咖啡、成都的囍.coffee,以及宜昌的美式成真·体彩咖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彩票+餐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彩票+餐饮的形式也并非毫无弊端。首先,门店销售彩票需要申请相关资质,流程繁琐且获批周期较长;其次,购买彩票机器并配备专人进行打印和销售工作,增加了机器和人工成本的投入。
因此,在尝试这种跨界合作时,餐饮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鲜感和期待感,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给产品赋予“各种颜色”,提升颜值,激发探索欲
自从“多巴胺营销”概念走红后,众多餐饮品牌开始重视“颜色营销”的重要性。它们纷纷给自己的产品赋予“视觉反差的颜色”,以提升产品的颜值,增强品牌调性,并激发粉丝的探索欲。这一策略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还促进了新品销量的增长。
在此过程中,还衍生出了多种创新的营销玩法。
一方面,给产品赋予一种“反差颜色”,让品类吸睛,制造话题。餐饮界纷纷“开黑”,产品颜色大胆转向黑色,成为市场新宠。
例如,某火锅品牌创新推出黑金系列涮菜,包括黑金虾滑、黑金酥肉、黑金苕皮、黑金炒米饭及黑金鱼豆花等,引领潮流。包子铺也不甘落后,采用黑全麦结合黑木耳与香锅元素,匠心打造黑金包子,令人耳目一新。
茶饮界同样紧跟步伐,利用黑桑葚或特殊鱼汁为基底,搭配柠檬或奶茶,推出黑柠檬茶与桑葚奶茶,为消费者带来全新味觉体验。
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结合食材颜色,我们推出了“七彩”产品套餐,旨在吸引顾客眼球。巴克创新性地推出了Pink Drink生咖系列,精选芒果、火龙果、草莓等富含多巴胺的水果与生咖完美融合,系列中包括粉粉生咖、粉莓柠力生咖、幻紫生咖及芒紫柠力生咖等多款饮品。
此外,不少火锅店也别出心裁,将火锅的精髓与色彩美学结合,将红汤锅底、金黄啤酒、黑色毛肚、粉色腰片、白色黄喉等涮菜汇聚一堂,推出了备受欢迎的“多巴胺火锅”。
为何赋予产品“某种或多样颜色”能带给食客情绪上的满足?色彩心理学深入解析了这一现象:明亮的色彩具有强大的魔力,能够触发积极情绪反应,促使人体自然释放“快乐激素”——多巴胺。这一生理机制使得色彩成为提升产品吸引力和食客体验的关键要素。
3、给品类摆“各种造型”让品类成网红,实现品牌曝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探讨过小龙虾的创意案例,众多品牌为赋予小龙虾更多元化的形象与网红特质,探索了两大创新路径:
一方面,它们将小龙虾与各类食品形态融合,创造出拌面式、火锅样、串串状等新奇造型,令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则巧妙地将小龙虾与花朵、米饭等元素结合,摆出花瓣环绕或“虾型”的独特摆盘,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更有创意者,利用动物、花朵的形状为食品“造型”。在小红书平台上,有人推出了人形小熊面包,佩戴眼镜,手持“香肠”杠铃,展现八块腹肌,俨然成为“健身熊达人”。
同时,小狗、小猫、小鱼等动物形状的面包也层出不穷,共同点是它们都与真实动物形态高度相似。
此外,许多品类还通过叠加小料的方式,为产品赋予丰富多样的造型。以网红饭团为例,其形态涵盖三角形、卷饼形、拳头形等多种样式,颜色上更是白米、黑米、紫米等色彩斑斓。
而“面食”类奶茶也玩出了新花样,有的以砂锅装“面”,有的则在杯中盛满各式“料”,颜色上更是五花八门,从五彩斑斓到纯色系的绿、黄、暖色调,应有尽有。
除了上述玩法外,一些品类还通过赋予特定功能来延伸其形式。例如,中式轻食便通过加入“低卡、少糖”等属性,创新出中药奶茶、火锅轻食、养生面条、荞麦面皮等多种新颖形态。
4、更换产品器具,让“平平无奇”的产品,秒变“上镜神器”
为了提升产品的“上镜率”,不少创业者纷纷开始“更换器具”。
如今年夏季,流行的“西瓜皮品类”,将西瓜中放入面条,瞬间变成凉皮;倒入奶茶,又变身为西瓜奶茶;点缀一些西米、芋圆,再搭配冰淇淋,瞬间成了“解暑甜品”。
在小红书,更多创业者发挥想象,有的将奶茶换装成椰子碗,推出椰子奶茶;有的将菠萝和米饭结合,创新出了椰子饭等。这种一望就想分享的瓜果碗,凭借其高颜值和多颜色,俘获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火锅和快餐行业也掀起了一场“器具大战”。如火锅行业,从最初的铜锅、鸳鸯锅,发展到现在的各类“锅种结合”。如郭铁柱泥炉老火锅,就通过木炭、泥炉与砂锅的完美结合。
还有近期流行的“砂锅餐饮”,有的品牌将砂锅与炒菜结合,创新出了砂锅小炒;有的品牌,用瓦罐搭配米粉或烫的方式,研究出了砂锅瓦罐米粉和瓦罐汤。
事实上,茶饮品牌才是“卷器具的王者”,从竹筒奶茶、紫砂奶酪、泡菜坛茶饮,再到围炉煮茶、大桶水果茶、铁锅奶茶等,简直让“平平无奇”的奶茶玩出了新花样、新形式、新颜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饮O2O”,作者:小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