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文 蓝鲨消费
2024 年美的集团财报显示,总营收达 4091 亿元,同比增长 9.47%;归母净利润为 385.37 亿元,同比增长 14.29% ,利润率约为 9.42%。然而,在这份靓丽的财报背后,美的却被媒体曝光称,其在继续裁员。
美的集团过往多次实施裁员活动。2012 年方洪波接任董事长后启动 “做减法” 战略,员工规模从 2011 年的 19.6 万人锐减至 2015 年的11万人,裁员比例超 40%。2022 - 2024 年期间,受家电行业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地产下行与国补透支需求等影响,美的也多次进行大规模裁员。至2023年末,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 16.58 万降至 13.2 万,其中 To B 业务裁员比例高达 30%。
2025年初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美的正在进行裁员,涉及洗衣机事业部、美的中央研究院、美仁芯片以及库卡等多个业务线,裁员范围几乎涵盖除制造和销售等直接生产型岗位外的其他部门。部分业务线裁员比例较高,如 To B 业务在 2022 - 2024 年间裁员比例就高达 30%。
其实,规模减员的美的集团并不差钱。2024年9月美的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显示,美的集团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 52.00 港元至 54.80 港元,据此计算,若发售价为每股53.40港元及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美的集团此次赴港上市最高将募资约260亿港元左右。这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营收、利润双高,裁员风暴缘何来袭?
那么,在营收、利润双增长且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美的集团缘何1年减员超1.4万人?
从公司战略角度来看,美的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战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多次强调数字化变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战略转型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一些传统业务部门会因不符合未来战略方向而被精简,比如一些传统制造环节的岗位,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推进,人力需求减少。
从产品侧重角度分析,美的集团在布局新的产品线和业务领域,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持续发力。这意味着企业会将资源向这些新兴业务倾斜,而一些相对传统且增长缓慢的业务,如部分小家电业务线,可能会面临收缩。以美的中央研究院为例,可能在研发方向上进行了调整,一些不符合新研发战略的项目团队被裁撤,以便集中资源攻克新兴领域的技术难题。
另外,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尽管美的集团整体盈利可观,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通过裁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据经纬深研社分析,美的集团在2022年收购库卡后,人力成本激增,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公司启动“关停并转”策略,To B 业务裁员比例高达30%。同时,薪酬体系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库卡员工与国内工程师薪酬差距大,传统业务线基层员工薪酬中位数低于行业均值,“高端人才留不住、基层员工养不起”,促使公司调整人员结构。美的集团在全球拥有庞大的员工体系,人力成本是一项重要支出。裁员能够优化人员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资金投入到更具潜力的业务板块。
家电行业竞争白热化,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年精装房配套家电采购量同比下降23%,更新换代周期延长,美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裁员或许是为了引进更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比如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从而提升企业在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美的集团在财报数据向好的情况下进行裁员,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尽管裁员行为引发了诸多关注和争议,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这或许是其在战略转型、产品升级、成本控制以及提升竞争力道路上的必要举措。未来美的集团能否通过这一系列调整,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