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文章来源:品玩 作者:浅蝉图片来自"文章"
“这个算诈骗吧。”
前段时间,一位B站UP主在淘宝上花2000元买了67个盲盒,原本想要体验一下拆盲盒的快乐,结果却被店家接二连三的套路搞得傻眼。
据介绍该商家推出的盲盒中最高奖品是iPhone 12,这样听起来还挺有吸引力的对吧?于是这位UP主下单了67个盲盒,在他的预想中应该会收到一个超大包裹,但没想到拿到手里的,居然只是一个扁扁的小盒子。
来自该UP的视频截图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收到了快递公司的短信,要求他额外付192元的费用。问了店家客服才知道,这笔钱是商品的保费。
随之而来的是商家的第二重套路:由于他抽中了iPhone 12,所以“中的(买家)只发一个(盲盒),提高中奖率。”(等等,这个逻辑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听到这里的时候,这位UP主已经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了,不过还是抱着一丝希冀打开了快递包装,而且居然真的看到了一个iPhone 12 Pro Max的包装盒。
还没等他狂喜三分钟,残酷的现实就给了他一顿迎头痛击。打开苹果手机包装盒之后,里面赫然是两副扑克牌,并且它们被牢牢地黏在盒子底部,估计是为了模仿手机的重量。
来自该UP主的视频截图
所以,2000块=两副扑克牌。走过了前面的千万重套路,到了这一步UP主才终于恍然大悟,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弹幕上也在不停地建议UP主去跟平台或者相关部门投诉。
在联系商家无果之后,UP主只得尝试在平台上维权。这件事的具体处理结果并没有被公开,但可以肯定的是,好好的一期快乐拆盲盒视频,最后变成花两千多块钱买一个教训的“普法栏目剧”。
与那些动辄抽盲盒得手机、钻石的美好宣传标语相比,这才是盲盒这滩浑水里面的“骨感”现实。
回溯盲盒的走红史可以发现,这种概念其实早已有之,扭蛋、福袋,甚至小时候流行的小浣熊干脆面抽卡,都是相同的玩法。但这把火突然在国内铺天盖地地烧起来,却是从近一两年开始。
最初盲盒里面的商品以玩偶为主,泡泡玛特、51潮玩等潮流玩具品牌是盲盒的主要销售商家。但随着盲盒被更多人挂在嘴边,很多原先没有涉足盲盒生意的品牌也开始跟风。奶茶、文具、服装、化妆品等商品全都被放进了盲盒里销售,俨然“万物皆可盲盒”。
但是盲盒生意为了更猎奇、更博人眼球,却渐渐走向了失控。比如激起众怒的活体宠物盲盒,就完全突破了道德底线。
不久前,成都、苏州等地的快递站发现了大量在快递箱内奄奄一息的宠物猫狗,有些甚至因为长时间运输而死亡。这就是所谓的宠物盲盒:买家花费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价格,从商家那里购买猫、狗、兔、龟等动物,号称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品种名贵的宠物,但实际上这些宠物很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包括衰老、残疾、生病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通过线下渠道销售的宠物盲盒在一部分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据《北京日报》的报道,一位线下宠物店主表示,“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宠物盲盒’最火的时候,有的店铺一天就能卖出几十份,以宠物蛇、仓鼠、兔子为主,买主大部分是中小学生。”
出于刺激或猎奇心理,买家对于拆盲盒这件事本身非常期待,但是这些活生生的小动物却并不会受到买家的珍惜。据一些买家介绍,他们在拆快递的时候确实觉得非常紧张刺激,但是如果拆出来的动物不合他们心意,则很可能会直接丢弃在垃圾桶或偏僻处。把活体动物装进快递箱内已经非常残忍,更别提如此随意就将它们抛弃。
同时,与死物相比,活体盲盒的问题除了不道德,也很不安全。由于生存和运输条件恶劣,盲盒里的宠物死亡率很高,尸体腐烂后有可能造成细菌传染,同时网上销售的宠物,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检疫,容易传播疫病,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纵观这些五花八门的盲盒商品,很明显商家已经紧紧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并且对消费者的愚弄正在不断升级。
玩偶盲盒是最初级的。它准确地击中了玩家内心对惊喜、成就感或者收藏欲的渴望,通过大隐藏款、小隐藏款等彩蛋的刺激,让玩家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买单。
而当盲盒的打法进入文具、化妆品、服饰、食品等行业的时候,这些商家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他们滞销的货物或者本不应该上架的残次品有了机会浑水摸鱼——只要把这些东西放进盲盒里,消费者就会一无所知地买单。就连那些宠物盲盒,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个清库存、赚高价的好办法。
至于那些花几十块钱就可以抽手机、抽钻石的盲盒,则是利用了买家“以小博大”的心理,像是在驴子面前吊着一根胡萝卜,看得见却吃不着,诱哄着他们不断花钱。如果消费者中招,则很有可能像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个UP主一样,财货两空。(当然,不排除UP主为了节目效果故意投入大量金钱来购买盲盒,但被骗的遭遇却是真实发生的。)
赌博的定义是,“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下注钱或具物质价值的东西,其主要目的为赢取得更多的金钱和/或物质价值”。从这一定义来看,这些手机、钻石盲盒的本质已经非常接近于赌博。
今年1月份,中消协曾发布公告,总结过盲盒市场的几大乱象,其中主要包括:一,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二,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三,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四,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
不过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没有针对盲盒行业出台比较规范有力的监管措施,盲盒销售依然处于灰色地带。要想避免被盲盒圈钱,就只能靠消费者自己擦亮眼睛了。
人们永远愿意为未知的惊喜掏钱,这是市场上经过多番验证的生钱之道。但是当“万物皆可盲盒”的时候,其实消费者已经在掉进卖家的陷阱。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翻译成现在的话说,“你买的盲盒都是卖家睁着眼放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