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扛不住

时间:2024-03-22 16:34

导语

文章来源:盐财经 作者:张旦珺 编辑|何子维图片来自"原文"

“人在新加坡,刚下飞机,带着老婆,带着狗,接到电话,当场失业。”


如今,这个在网上流传的“最惨”样本,指向了“东南亚版拼多多”“东南亚版淘宝”——Shopee。


作为东南亚访问量最高的电商平台,Shopee在过去数年里曾取得了非常亮眼的业绩。它的母公司冬海集团在美国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千亿美元,其创始人李小冬也由此一举成为了新加坡首富。


不过,时隔一年再看,首富李小冬的财富已经大幅缩水,他从新加坡第一变成了第四。


发生了什么? 


突然要毁offer


按照原计划,小火将在8月26日乘坐由广州飞往新加坡的航班,开启他全新的国外生活。


但变故突如其来。


今年5月底,小火参加了Shopee新加坡总部的社招,岗位是服务端开发。经历了两个月、四轮的面试,小火最终顺利收到了来自Shopee的offer。


如今的就业形势不比从前,对于工作上的每一步变化,小火都尽量安排得稳妥些。在拿到新加坡的工作签证后,他才对上一家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


“今年8月以来,我和他们(Shopee)HR的沟通都是非常愉快的”,小火说。不久前,Shopee的HR还在提醒小火入境时的注意事项。


不紧绷、不内卷,崇尚“work life balance”——这正是小火与中国众多互联网技术人才一同南下新加坡的原因之一。


然而,转折发生在8月25日。当天下午,小火在手机上接到一通显示来自新加坡的电话。一开始,他以为是一通诈骗电话,直到对方报出他的姓名、工作等信息,他才相信电话确实来自Shopee。


电话里的工作人员通知小火,由于Shopee公司架构调整,他的岗位取消了,发出的offer不再有效。


也就是说,小火在去新加坡的前一天,失业了。


小火很快发现,近段时间内offer被Shopee撤销的不止他一个人。


除了新加坡总部之外,此次撤销offer的还包括Shopee在深圳、北京等地的分公司,涉及人员的招聘渠道、岗位、职级覆盖了校招到社招、技术到产品、初级到资深(senior)。


“一阵乱杀”,Amos对盐财经记者表示,他原本将入职于Shopee深圳,担任资深后端开发工程师,如今,他的offer同样被撤销了。


Amos所在的“Shopee毁约”微信群,目前人数达到了60人。


在群里,Amos遇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位“人在新加坡,刚下飞机,带着老婆,带着狗,接到电话,当场失业”的朋友。


这位朋友在今年5月注册了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简介为“记录下南洋经历”。


8月27日上午,该公众号推送了第一篇显示发表于新加坡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我只能说,人生的刺激程度远远大于你的想象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offer在临近入职前被撤回,实属意外。而就在半年前,Shopee这家公司仍在大规模扩招。


2021年,是Shopee在全球飞速扩张的一年,国内各类职场社交媒体上,都能密集看到Shopee员工内推或者HR的邀约信息。


这一轮的招聘热潮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小火表示,自己就是在今年4月,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来自Shopee的招聘邀请。


在其他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的背景下,Shopee扩招的势头被反衬得格外强劲。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公司,Shopee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天然的全球化土壤提供了多元工作环境的想象,更为实际的吸引力来自优渥的薪资,以及相对更加轻松的工作节奏,“HR说,差不多早上10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小火说。


为了吸引中国的技术人员,Shopee的薪资待遇几乎是对标了中国的头部互联网公司。


小火表示,如果顺利入职,他的月薪本应在3.5万至4万人民币之间;在offer撤销群里,有人则称其原本跳槽后的薪资涨幅达70%。


然而,扩招时声势浩荡,裁员时亦如山倒,一些人接到offer撤回的电话后仍在期待转机,转头却发现他们的Shopee邮箱被迅速注销了。


此次裁员还涉及到了Shopee内部。一位Shopee深圳员工告诉盐财经:“全面锁HC(人员编制),内部还有裁员的。”


而这位员工担心,危机恐怕才刚刚开始。 


成本成问题


Shopee缩减HC并非毫无征兆。


8月16日,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团(Sea Group)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Shopee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7.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GMV(商品交易总额)为190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的199亿美元。


电商业务增长放缓,更大的问题在于亏损。根据财报,Shopee在第二季度 EBITDA亏损约6.5亿美元。尽管有所调整,但成本依旧居高不下,由于“研发人员和服务器托管成本的增加”,Shopee总部成本环比增长了2750万美元。


从整体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冬海集团在行政费用与研发费用两个环节的支出明显增加,同比分别上升了95.9%和115%。其中,对于研发费用的增长,冬海集团在财报中解释为“员工人数增长导致员工成本上升”。


财报中还提到:“在努力适应日益增长的宏观不确定性时,我们正在积极主动地改变我们的战略,进一步关注效率和优化,以提高电子商务业务的长期实力和盈利能力。鉴于这一战略转变,我们将在2022年全年暂停电子商务GAAP(通用会计准则)收入指导。”


也就是说,Shopee在2022年将不再设置预期的营收目标。


公开财报的第二天,资本市场立刻用脚投票——Sea股票暴跌14%。截止美国时间8月26日16点,Sea的股价为63.82美元每股,距离去年10月的最高点372.7美元,跌幅超过80%。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Shopee的CEO冯陟旻就曾发布内部信,宣布裁员。裁员范围包括Shopee的外卖、支付业务,以及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的电商业务。不过由于没有波及中国员工,当时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的关注并不多。


可以说,自2022年以来,Shopee几乎没有传出过好消息。


2021年,Shopee扩大了全球化的步伐,进军拉美的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与阿根廷,欧洲的波兰、西班牙与法国,以及亚洲的印度。


短短一年之后,法国、印度、西班牙的站点已经关闭,其中法国站仅维系了4个月;今年年初,大股东腾讯也减持了冬海集团,从21.3%减少至18.7%,并宣布将持续减持至10%以下。


Shopee何以至此?


要知道,2015年成立的Shopee在东南亚电商市场后来居上,打败阿里控股的Lazada确立了领先地位。坚持精细本土化运营的Shopee宛如“流量王者”,每进入一个新国家就开发一个适应当地市场的独立APP,通常一上线就牢牢稳居购物类应用下载排行榜前列。


2020年爆发的全球疫情,为电商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机会,除了消费渠道的转变之外,经济下行使得各个国家的人都开始对大品牌之外的便宜商品更感兴趣。


盐财经记者在马来西亚版本的Shopee客户端发现,它的风格更接近于“拼多多”,商家兜售着不到2马币(1马币约等于1.5人民币)的口红以及分装的香水小样,新注册用户可以领取星巴克、肯德基等品牌的现金优惠券以及免运费券。 


极低的商品价格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着各国广阔的消费者。从2019年到2021年,Shopee的GMV分别为176亿美元、354亿美元、625亿美元,同比增长71%、101.1%、76.8%。


然而,高速增长、扩张的背后离不开烧钱。


进入市场之初,Shopee对卖家与买家都颇为大方。


比如在波兰,为了吸引商家入驻,Shopee承诺6个月内不收取平台费与佣金,并为消费者提供不分订单大小的包邮服务。


营销方面,Shopee还签约了blackpink、C罗等国际明星作为各区域的代言人。


做电商,意味着物流、支付、营销、运营等每个环节都要花钱。


根据《印度时报》报道,Shopee在印度每个月就要花费4000至5000万美元。不过目前来看,这些烧掉的钱全部白白打了水漂。进入印度后,Shopee屡屡因它的中国“血统”以及过低的商品定价遭到攻击。3月28日,运营只有半年的Shopee印度站点宣布关闭,这一决定相当突然,因为此前Shopee印度仍在宣传4月初的促销活动。


从财报上来看,Shopee因烧钱带来的亏损还在不断扩大,今年第二季度的亏损规模就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


增长的强风不知何时就会止息,Shopee在经历了野心勃勃的扩张之后,拐向了增长阻滞、亏损却持续扩大的局面,它只能紧急刹车,裁员保命。


更大的危机


而要说Shopee更大的危机,则来自企业内部。


根据品玩报道,去年3月,Shopee的CTO黄易成在深圳上任后,引入了字节跳动的OKR体系,分季度进行绩效考核。除此之外,新加坡管理层被要求每两周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中国管理团队进行思想汇报。


黄易成上任后的首次员工大会上,有员工反映,技术部门经常要加班到九点半的情况。


这位CTO却反问:九点半下班很晚吗?


此番言论当时引起了新加坡员工的强烈不满。


从创始人李小冬,到CEO冯陟旻,Shopee的数位关键人物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出生起便流淌着中国基因,Shopee的工作强度也向来处于大部分外企与国内互联网大厂中间。


对国内的互联网员工来说,Shopee也许算不上很“卷”,然而,Shopee在国外的求职平台上却常被人评价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长太长以及管理混乱。


工作中的文化冲突,只是一方面,不同的管理模式还使得Shopee陷入了“内部的人事斗争与业务问题的拉扯”。


去年,Shopee的核心业务逐渐从新加坡向深圳转移,两边的员工人数从原本的持平变为了现在的四比一,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员工与骨干离开了Shopee。


人事变动与斗争通常被视作对企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有Shopee员工在接受采访时猜测,管理层们可能正在忙于权力斗争,导致暂时无法解决业务问题。


在成本问题之外,Shopee面临的另一项挑战在于商家的流失。


不少跨境电商表示,几年前,Shopee上的生意还非常好做,但现在,无论是流量,还是利润,都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控制烧钱成本,Shopee还在今年年初宣布,平台佣金从原本的4%左右上调至6%。


同时,还有Shopee员工与商家共同反映,平台的活动规则与政策条规频频改变,给店铺运营造成不小负担。


种种现象,都折射出Shopee内部决策的变化多端。


而向外看,Shopee所处的竞争环境也愈发激烈。


在东南亚地区,除了老牌电商Lazada之外,另一些互联网巨头的电商业务也在迅速发展,比如Tiktok。


Shopee一直以来被誉为“最像中国互联网大厂”的外国公司,其覆盖电商、游戏、金融的母公司冬海集团更是有“东南亚小腾讯”之称。


它复制了中国电商的成功经验,却也走上了它们曲折的老路——从重视扩张,到重视盈利。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是生存下去之必然。然而,个体命运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张力无处不在。


过去,在数次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中,Shopee是众多互联网人心中的希望之一,想不到如今这家公司如此快速地坍塌了,这使得人们无一不感到踌躇与迷茫。


目前,Shopee向offer被撤回方提供的补偿方案是:一个月的薪资赔偿。


8月26日,失去offer的Amos签约了补偿协议,上面写道:双方就乙方放弃入职之事宜经平等协商后达成和解。


“安全感全无”,有人在毁约群里说。


前路漫漫,他们又要继续寻找工作了。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小火、Amos为化名)


本文经授权发布,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蓝鲨消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