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文章来源:移动观察 作者:曾航图片来自"原文"
昨天拼多多财报大幅超越预期,拼多多二季度的营收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36%。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
电商圈里面都在讨论,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和一些做电商的朋友交流下来,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消费降级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而拼多多正是这个趋势的受益者代表。
外部大环境变了,大家的物质消费欲望变得越来越低。
大概几个月前,有赞的白鸦请来日本著名的消费产业研究学者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的作者)与我们交流,收获颇丰。
我听完之后最深的感受就是,在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人口老龄化也加速到来,日本人的消费进入了快速的消费降级通道,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危机,但是实际上,日本在过去30年却因此涌现出了一大批适应这种环境的企业,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在视频当中问了下三浦展,请他列五个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崛起的品牌,他列出了优衣库、唐吉柯德、永旺、nitori (日本版宜家)、大创(百元店)这五个品牌,都是消费降级的代表。
这五个品牌都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国道文化”的兴起。也就是他们往往开店在郊区国道沿线,以降低租金。
优衣库大家都比较熟悉,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是日本首富,他写过一本比较有名的书,《一胜九败》,很值得一读。优衣库的衣服,一般没有logo,衣服外观看上去平淡无奇,一句话来说,你既不会因为穿了优衣库的衣服而增加几分面子,也不会因为穿了优衣库的衣服而被人看不起。
我们之前和几家优衣库在中国的合作工厂合作过,对于优衣库的经营理念有着深刻印象。首先优衣库的加价率并不高,相比起许多大牌,优衣库从单品来说并不是暴利,但是因为他主打基本款,适应的人群极广,因此优衣库的单品销量相比起其他品牌来说是很惊人的。由于基本款的时尚成份较弱,所以优衣库又没有其他服装牌子那么深的库存焦虑。
优衣库极其重视面料的研发,它一款新的面料,经常投入五六百人去研发,因此优衣库有摇粒绒、 heatec 等自己研发的面料,形成了牢固的护城河,它一款面料的下单金额非常惊人,因此又在采购价格上远远甩开同类竞争对手。
优衣库早期在日本的店铺开在郊区国道旁边,租金低廉,而且优衣库又不需要很多工作人员服务,客户自己提着购物篮在店内选购,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到后来优衣库发展的越来越好之后,进军东京银座开店,开了一家上下7层楼的超级旗舰店,让日本人惊呼银座这么核心的位置,居然被这种廉价服装店占领了。
另外一家在此时崛起的公司是日本著名的廉价百货店堂吉诃德,在租金如此高昂的东京市中心开店,居然很赚钱。唐吉诃德成立于1980年,1989年开设第一家店铺“府中店”之后,唐吉诃德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7年4月底,唐吉诃德已经以首都圈为中心,在日本国内外共开设了360家店铺。
唐吉柯德采用24小时营业,提升了单个店面的效率。有一次,我和一帮朋友去东京出差,白天开会,行程排的很满,晚上11点多,我们一起去唐吉柯德逛一下,发现仍然灯火通明,生意兴隆。这里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货架陈列,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压榨到极致,由此可以在店铺内营造出一种密林的氛围,通过寻找商品的乐趣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从品类营业额来看,唐吉诃德传统上饰品、日用百货、家电占整体的七成左右,收购专业食品零售商长崎屋之后,食品占比增加,占营业额超过了三成。
日本在90年代之后涌现出的这批品牌,给中国商家带来了较大的启发,拼多多的崛起,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当今中国,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它们的逻辑却大不相同。
我认识一个投资者,他说他过去几年买股票有一个心得,只买涨价的企业。比如苹果,它的手机价格一直在涨,还有那么多人买;再比如茅台,它的价格一直在涨,越涨卖的越好,这个投资者这个简单的逻辑,赚了很多钱。消费升级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买这些产品的人往往都倾向于露出那个显眼的logo ,让消费者在他的阶层里面,有面子。
但是没有那么多有钱人,中国14亿人,消费降级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消费降级做的好的公司也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他的产品让他的消费者,在他的阶层里面,不会那么没面子。
在当今中国,有很多人都很喜欢穿优衣库、迪卡侬的衣服,或者用小米的电子产品,廉价、品质好,它们更贴近产品的物质功能本身,而没有太多的炫耀、时尚因素,人们既不会因为买了这些产品感到很有面子,也不会因为用了这些产品而感觉脸上无光。
总之,大家越来越无所谓。
我还记得自己十几年前刚去上海工作的时候,那时候从小在小城市长大的我,突然来到一个中国最时尚的都市,周围的人都那么光鲜、时尚,自己顿时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有一段时间,疯狂的买名牌,想让自己也光鲜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现在经常身穿几十块钱一件的T恤,简单、舒适,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物质的欲望开始降的越来越低。
日本也经历过这个状态,日本在泡沫经济巅峰时期,日本的有钱人最喜欢的车并不是本土产的质量很好的丰田、本田,而是德国产的奔驰、宝马,因为更有面子。日本巅峰的时候曾经占全世界奢侈品消费的40%。但是现在,日本人最喜欢的牌子是优衣库、无印良品这些。
小米第一个slogan叫做“为发烧而生”,这个定位可谓相当精准,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当时买不起5000块钱以上的iPhone的人,花1999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是“发烧友”。消费降级,需要降级的遮羞布,因为没有人愿意把“穷人”两个字写在脑门上。
此后,小米雷军宣布所有主要商品的毛利不超过5%,提出了“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价值观。这个定位非常符合当下的消费降级趋势。只不过,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华为因为被制裁退出高端手机市场后,小米推出了好几款高端手机,但是并没有见到在高端吃到多少份额。
同理,五菱宏光的汽车这几年越卖越好,也是消费降级的一个体现。五菱宏光的mini电动车,售价三万起,在最讲究体面的上海卖的飞起,人们用这个小车进行代步,五菱的经销商,卖一辆车只赚3000块钱。这个车开始无限接近物质消费的本质,开车不再那么看重面子。
当用户开始回归消费的本质,开始更注重产品的物质功能本身,而不是它的精神消费加成,从人性的角度,用户的最本质需求是:你这个产品品质做的很好,白送给我,最好邮费也是商家掏,谁能给无限接近于这个需求,谁就能拿到最大的流量。
这时候,拼多多们开始崛起。
全球经济不景气,多数人看到危机,少数人看到机会。
推荐阅读:
《第四消费时代》—(日)三浦展
《M型社会》—(日)大前研一
《低欲望社会》—(日)大前研一
《小众经济:选择性消费时代的增长对策—(日)大前研一
作者曾航,资深媒体人,科技产业长期观察者,著有畅销书《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和《移动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