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烘焙第一股,轰然坍塌

时间:2024-03-22 17:57

导语

文章来源:品牌观察报 作者:谷晓辉图片来自"原文"

商海浮沉,没有企业能永远傲立潮头。

继昂司之后,拥有30年历史的中国“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也跌落神坛。

连亏9年,负债数亿,这一次,或许再难有回音。

连亏9年的烘焙第一股

克莉丝汀倒下了。

偌大的上海总部,仅剩一名保安留守,看管着为数不多的留存物品。

门外的墙上,还贴有一张徐汇区人民法院公告,显示克莉丝汀拖欠半年房租,共12.16万元。

但此刻,没有人关心这些。

因为无论是消费者手中上亿的预付卡款项,还是供应商、员工的数千万拖欠工资,明显都更让人揪心。

它的倒下,来的猝不及防。

没有人会想到,这家走过30年历史的烘焙巨头,没有倒在疫情期的黑暗时刻,反而在疫情后的破晓时分轰然坍塌。

黎明前的黑暗,成为克莉丝汀的葬身地。

时间回到10天前,克莉丝汀在官网发布公告,自曝经营困难,在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等方面拖欠金额5700万元。

如今,只能依靠股东贷款勉强维持运营。

时间再回到去年年底,2022年12月,我国疫情防控彻底放开,而几乎同一时间,克莉丝汀旗下所有门店均暂停营业,开启了长达数月的停业状态。

克莉丝汀,倒在黎明时刻。

然而,这还只是其30年来一路走过的一个缩影。

时间再倒回2012年,19岁的克莉丝汀正式登录港交所,以13.88亿元的主营收摘得“烘焙第一股”桂冠。

这大概是其最辉煌的时刻。

定位高端、门店近千、利润为正,一飞冲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图源:雪球


只可惜,上市即巅峰,克莉丝汀最后的辉煌,也始终留在了这一天,而辉煌过后的落寞更让人唏嘘。

自2013年起,至2021年止,克莉丝汀连续9年亏损。时至今日,股价也跌去9成,市值仅剩约8000万港元。

或许自上市后选择开启扩张的那一刻起,克莉丝汀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类挑战、厄运接踵而至,再也没能从亏损泥潭中挣扎出来。

跌落神坛,
剖析克莉丝汀倒塌根源

回顾克莉丝汀30年历程,辉煌有之,落寞有之。

甚至在其大本营上海,称之为一代人的回忆也不为过。在过去,上海人结婚、生日等时刻,克莉丝汀往往是订蛋糕的第一选择。

然而时光飞逝,物转星移。克莉丝汀最终跌落神坛,沦落至此。

究其原因,集团管理层内斗固然是一项重要因素,但回归品牌层面,克莉丝汀也在一次次错失机遇,将自己亲手埋葬。

 1   盲目扩张,不过虚胖

2012年,克莉丝汀辉煌上市,成就巅峰。

“烘焙第一股”头衔催化下,克莉丝汀自信心极度膨胀,猛然加快了扩张步伐。其募资所得41%资金全部用于门店扩张,短短两年时间内,新增门店220家,涉及资本开支上亿元。

从上海到浙江、江苏,再到安徽合肥、河南商丘等地。开新店,成为了克莉丝汀的扩张法宝。

但疯狂的扩张,也开始让品牌自食恶果。

上市后的头半年,克莉丝汀就亏损了近两千万。相较于前一年的大额盈利,这一亏损让人错愕。

毕竟新店开设需求资金庞大,短时间内也并不能迅速收回成本。

然而即便如此,克莉丝汀也未停下扩张脚步,甚至提出了“地铁店”、“街转角店”等门店模式,将近一半门店开在了湖州、江门、庆阳这样的三四线城市。

毫无疑问,定位高端烘焙的克莉丝汀与三四线城市的碰撞,很难修成正果。

扩张方向的偏移、进度的狂奔,成为克莉丝汀的第一颗绊脚石。

硬撑着以盲目扩张的形式想成为烘焙市场强龙,但最终,连自己地头蛇的地盘也将失去。

 2   产品固化,缺乏创新

如果说门店的盲目扩张让克莉丝汀摔了个大跟头,那么产品上的固化,则是其失去消费者的根本。

创立之初,克莉丝汀抓住国内消费者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推出高端西式面包、蛋糕及点心抓住当时人们的心。再通过中央厨房工厂生产模式,快速供应面包、蛋糕等食品,可谓是踩在时代风口上一飞冲天。

但时至今日,烘焙赛道早已变局。

现烤模式日渐成熟,相较于克莉丝汀的“冷链产品”,门店现烤的热气腾腾明显更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中式烘焙也逐步走红,诸如墨茉点心局等新中式烘焙品牌崛起,在资本市场和年轻消费群体取得了双双认可。

甚至诸如奈雪的茶“茶饮+烘焙”模式,也正在不断发展。

反观克莉丝汀,依旧沿用着冷链模式,多年来的面包、蛋糕等产品线基本还维持着原来的“老三样”,没有明显创新。

甚至有原员工爆料,克莉丝汀这几年连研发人员都离职了。

这也难怪,克莉丝汀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毕竟对于烘焙食品店而言,护城河本就不深,准入门槛低。随着各新品牌诞生,如果旧品牌不在产品、样式,甚至包装上做出创新,那距离被消费者抛弃也不远了。

 3   品牌老化,丧失高端优势

“烘焙第一股”、“高端蛋糕店”,这些都曾是克莉丝汀头顶的头衔。

但今天,年轻人甚至已经不认识它了。

门店在三四线城市的盲目扩张,使得其早早丢掉了自己的高端优势,成为小城市街角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产品的老化也在劝退着口味挑剔的年轻人。

而无论自身的品牌定位从高端跌落,还是产品上的故步自封,都在侧面推动着克莉丝汀的品牌走向老化。

毕竟品牌老化的本质,就是知名度下降、内涵上落伍。

反观好利来、幸福西饼、元祖等同一时期的老式烘焙品牌,在产品丰富度、创新能力上不断提升,营销端也逐步扩大声量,仍占据着中国烘焙品牌前列。

诸如好利来,不仅在产品端寻求创新,还与喜茶、哈根达斯、影视剧等进行联名,寻求品牌年轻化。

幸福西饼也通过转战线上,以烘焙新零售模式出圈,成为知名O2O蛋糕品牌。

故步自封的克莉丝汀,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若克莉丝汀没有停业,或许仍有顾客偶尔为情怀买单,但品牌却无法永远只靠情怀生存。

还有希望崛起吗?

事实上,自2013年开始走下坡路以来,克莉丝汀并非没有想过自救。

因疯狂开店而遭遇反噬,克莉丝汀就在2014年开始关闭亏损门店,以减少亏损。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越关越亏、越亏越关,似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而在产品端,为寻求创新,克莉丝汀还曾瞄准健康路线。

通过主打少油、少糖、少盐的健康欧式面包概念,试图吸引新时代更加注重健康的年轻人,但显然,它的愿望也落空了,最终不了了之。

而后,克莉丝汀又陷入管理层内斗,纠缠至今。

如何破局?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图源:克莉丝汀公告


基于目前经营状况,克莉丝汀在3月10日的公告中提到,计划通过合适的融资方式,如出售资产及股本融资,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在2023年上半年恢复营业。

但就企业发展而言,错失市场发展机遇,又忙于管理层内斗,克莉丝汀或许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

至于未来?

或许破产重整,才是克莉丝汀最后的出路

本文经授权发布,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蓝鲨消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